首 頁 資訊 綠·聲音 綠·生活 綠·人物 綠·能源 綠·產業

首頁>生態>綠·能源

世界級水利工程: 長江黃河在這里握手

2020年12月16日 10:19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橫穿秦嶺打通一條近百公里的隧洞,將長江支流的漢江水引入黃河最大支流渭河,讓長江、黃河在這里實現真正的“握手”。這項施工難度堪稱世界第一的水利工程竣工后,將可基本滿足西安、寶雞等5個大中城市、11個縣級城市,4個工業園區的用水需要,惠及數千萬群眾,同時可增加渭河生態水量,改善渭河流域生態環境。

引漢濟渭工程是全球從底部洞穿高大山脈的首次嘗試,打穿秦嶺的輸水隧道長達98.3公里,最大埋深達到2012米,隧道長度、埋深等都居世界首位,施工難度堪稱世界第一。同時,由于秦嶺的地質情況十分復雜,在施工過程中,時常出現巖爆、涌水、高溫濕、高磨蝕硬巖和軟巖大變形等情況,大大增加了施工難度。

據了解,秦嶺隧洞自開工以來,各類工程難題頻繁出現。近一年來,巖爆災害發生700余次,掘金設備平均每掘進兩米就遭遇一次巖爆,工程復雜性及施工難度極為罕見。但在我國高技術加持下,秦嶺輸水隧洞施工未發生過一般及以上等級安全質量事故,掘進設備利用率長期穩定維持在40%以上,超過35%的世界平均水平。

“現在室外溫度已經到了零下,但隧道內平均溫度超過40攝氏度,相對濕度超過90%,如同一個巨大的桑拿房,”陜西省引漢濟渭工程公司副總經理石亞龍介紹,由于巖層堅硬,有的時候一天只能掘進10米。幾年來,工人師傅們輪班24小時不間斷作業,目前已經進入到最后階段。

引漢濟渭工程采取了大量的高科技技術。針對復雜的地質情況,建立了變形監測自動化系統,可接受北斗、GPS、格洛納斯、伽利略四種全球定位系統的衛星數據,實現對工程高頻次、穩定、準確的觀測。同時,工程聯合清華大學研發了無人駕駛碾壓混凝土智能筑壩技術,實現了混凝土碾壓工程智能控制,開創了碾壓施工過程控制從被動轉入主動的飛躍。另外,大壩變形自動監控管理系統將變形監測精度提高到0.02毫米,能夠有效捕捉大壩的微小變形。大壩施工跟蹤反演分析系統、混凝土加漿振搗系統、灌漿質量監控管理系統等也都在保障這項世界級工程順利推進。

據石亞龍介紹,工程總調水規模15億立方米,電站總裝機容量18萬千瓦。工程竣工后,將歸還原被大量擠占的300萬至500萬畝耕地的農用水,并且可有效改變關中超采地下水、擠占生態水的狀況,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防止城市環境地質災害。

編輯:秦云

關鍵詞:引漢濟渭工程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制服丝袜欧美久久 | 五月天偷拍视频久久 | 思思久久99热这里精品66 |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在线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的视频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