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以專門之規把外賣電動車管起來
橫沖直撞、逆行加塞兒、強闖紅燈……在各大城市中,外賣小哥駕駛的電動車常常成為“馬路殺手”。近日,上海市擬對從事快遞及外賣等網約配送活動的電動自行車核發專用號牌,希望通過專牌專用管住這些“脫韁野馬”。
為小小的外賣電動車“大動干戈”,其實很有必要。在許多城市,高頻率的電動車事故已不是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小惡”,也不是新興商業模式發展中的“陣痛”,而是必須要通過完善監管來解決的民生問題。但從各地的實踐來看,把電動車管起來并不容易。一方面,電動車上根本沒有精確追蹤的標志,交警執法幾乎無從下手。另一方面,電動車所涉違章多半輕微,若逐個排查阻攔,執法成本太高。從這個角度來說,上海給外賣電動車核發專用號牌,并要求車輛所有人去公安機關登記,有利于實現低成本的追蹤監控,不失為破解問題的有效思路。
當然,依靠專用車牌有效識別外賣騎手身份只是管理的第一步,還遠達不到一勞永逸的效果。對于有車牌的摩托車和汽車來說,違章之后的扣分與罰款,直接影響著駕照和車輛的年審,倒逼司機必須小心翼翼遵守交規。但對于沒有駕照的外賣騎手,在精準識別之后,如何實現有效處罰,形成制度威懾,仍需要進一步細化規則。同時,騎手只是整個外賣流程的基礎一環,他們不計危險地送餐背后有著復雜的動因。當下的外賣平臺在窮盡競爭參數后,正陷入“逐底競爭”,不斷試探送達時間的底線指標,迫使外賣員挑戰交通規則。對此,有些地方祭出重拳,規定當騎手多次犯錯時,將對背后企業進行處罰。從邏輯上看,此舉可以倒逼平臺設置更為人性化的考核機制,但實際效果仍有待觀察。至于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還需要相關方面繼續求解。
當前,全國外賣騎手已突破七百萬人。隨著互聯網對日常生活的參與程度越來越高,服務用戶“最后一公里”的人員數量還將繼續上揚。對于這個牽扯多方利益的樞紐,相應管理不能是“突擊式”“運動式”,應當秉持系統思維。在制度建設、執法方式、懲罰機制等方面同時發力,才能給這些電動車裝好“剎車”,維護城市交通的秩序和安全。(鮑南)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外賣 電動車 專門 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