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熱點背后
牛票知多少
隨著長期歷史文化發展,牛被賦予了吉祥、力量、勤勞、踏實、奉獻、財富等豐富的象征意義。在我國民間還流傳著鞭春牛的民俗活動。每年立春日或春節開年,百姓們都會造一土牛,用鞭打土牛的形式象征春耕開始,祈禱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谷豐登。牛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中國郵政發行的郵票中,多次出現牛。
《畜牧業——牛》特種郵票
專題“牛票”
牛,是黃牛、瘤牛、水牛、牦牛以及其他雜種牛的統稱,哺乳綱牛科,有牛屬、水牛屬和牦牛屬。1981年5月5日發行的《畜牧業——牛》特種郵票,全套6枚所表現的是我國農牧區主要飼養的6種牛,圖案分別為“秦川黃牛”“濱湖水牛”“牦牛”“中國黑白花奶牛”“草原紅牛”和“西門塔爾種牛”。
不同題材中的“牛票”
1952年1月1日發行的《土地革命》特種郵票,全套4枚同圖。畫面附圖有一農民扶牛犁耕地;1952年3月15日發行的《和平解放西藏》紀念郵票第二、四枚“西藏農民用牦牛生產”,兩枚同圖。圖案是藏族農民在用牦牛耕地的情景;1955年10月1日發行的《努力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特種郵票第十枚“畜牧”,圖案中一位婦女往罐中倒牛奶,她背后為一群黑白花奶牛;1958年8月25日發行的《氣象》特種郵票第一枚“古氣象儀”,圖案中有一牧童騎著牛;1960年1月20日發行的《全國農業展覽館》特種郵票第三枚“畜牧館”圖案中有一大一小母子牛;1961年11月25日發行的《西藏人民的新生》特種郵票第一枚“翻身曲”,圖案中在行走的人群前有一頭牛;1987年6月25日發行的《今日農村》特種郵票第三枚“喂牛”,圖案中的牛棚里有3頭牛;1989年9月28日發行的《孔子誕生二千五百四十周年》紀念郵票第二枚“周游列國”,圖案是孔子坐著牛拉的車;1997年1月1日發行的《中國首次農業普查》紀念郵票,圖案中出現兩頭牛;1998年7月24日發行的《錫林郭勒草原》特種郵票第二枚“草甸草原”,圖案中草原上有放牧的群牛;2006年2月22日發行的《全面取消農業稅》紀念郵票,圖案中的田邊有一頭黑白花奶牛;2006年7月1日的《青藏鐵路通車紀念》郵票第二枚“翻越唐古拉山”,圖案輔圖為一群牦牛;2008年9月6日發行的《北京2008年殘奧會》紀念郵票第二枚“北京2008年殘奧會吉祥物”,圖案是吉祥物福牛樂樂;2010年8月16日發行的《牛郎織女》特種郵票第二枚“男耕女織”,圖案是牛郎扶著牛犁耕地的畫面;2015年2月4日發行的《二十四節氣(一)》特種郵票第三枚“驚蟄”,圖案中有兩頭牛在耕地。第四枚“春分”,圖案中一兒童在原野上牧牛;2015年11月29日發行的《圖說我們的價值觀》特種郵票第二枚“中國夢·牛精神”,圖案是套著犁鞍正在奮力耕地的一頭牛。
藝術作品中的“牛票”
1953年9月1日發行的《偉大的祖國(第三組)敦煌壁畫》特種郵票第四枚“牛車·唐”,圖案是拉著篷車的一頭牛;1963年12月10日發行的《民間玩具》特種郵票第二枚“春牛(泥·上海)”,圖案是上海民間泥塑玩具牛;1982年12月25日發行的《西周青銅器》特種郵票第四枚“牛首夔龍紋鼎”,圖案為1979年在陜西省淳化一座西周墓葬中出土的青銅器,鼎上鑄有牛頭;1988年5月25日發行的《敦煌壁畫(第二組)》特種郵票第三枚“北周·農耕”,圖案是拉犁耕田的一頭牛;1989年9月1日發行的《當代美術作品(一)》特種郵票第三枚“吳作人《齊奮進》”,圖案是著名國畫大師吳作人先生筆下奮力向前的兩頭牛;1998年9月23日發行的《賀蘭山巖畫》特種郵票第三枚“公牛”,圖案是古人畫在巖石上的一頭牛;1999年3月16日發行的《漢畫像石》特種郵票第一枚“牛耕圖”,圖案是兩頭犁地的牛;2007年3月26日發行的《李可染作品選》特種郵票第五枚“淺塘渡牛圖”,圖案中池塘里有兩頭水牛。
象征深圳精神的“牛票”
1994年12月10日的《經濟特區》特種郵票第一枚“深圳”、2000年8月26日的《深圳經濟特區建設》特種郵票,全套5枚、2010年12月12日的《中國資本市場》特種郵票第一枚“發展資本市場”、2011年6月22日的《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紀念郵票第四枚“改革大潮”、2018年5月19日的一枚《偉大歷程》個性化服務專用郵票和2018年12月18日的《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紀念郵票第一枚“高舉旗幟”,上述10枚郵票中都出現著名雕塑家潘鶴創作大型雕塑——象征深圳精神的一頭奮力向前的拓荒牛。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圖案 特種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