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游>茶旅人生
海南白沙: 來自星星的味道
祖孫三代正在采茶(右一為符小芳)
海南早春茶“鮮”知,在白沙黎族自治縣,有一捧新鮮出爐的星星的味道。
隕石坑上生命線
70萬年前,一顆行星墜落,在白沙縣“砸”出了一個直徑3.7公里的大坑。而70萬年后,曾經滿目瘡痍的傷口卻被綠意填滿:隕石坑邊2.5公里處,一片茶園欣欣向榮,故茶園有個通俗好記的名字——五里路。
“我們這里采茶可能是全國最早的一批,從去年12月1日已經開采。在12月12日的海南冬交會上,新品便已上市。說它是第一波春意,一點不為過。”海南五里路有機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見君笑著介紹,這里生產的茶葉還有個頗有些“偶像劇”意味的名字——“來自星星的味道”。
“由于隕石本身所含各種礦物質滲透在這片茶區的土壤中,造就了白沙綠茶獨特的品質:滋味醇厚、順滑潤喉、沖飲耐泡、回甘味足。而且我們這里生產的茶葉還有個特點,全部都是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的生態有機茶。”王見君說。
最開始做有機茶園時,鬧出不少笑話。“很多人嘲笑我們,說我們‘腦子進水’,有蟲就該打農藥,下雨時施肥作物才能長得快!甚至有不懂‘有機’概念的人,到茶園后,還問怎么沒有看到‘雞’。”王見君對此哭笑不得。
說起做有機茶的初心,最早來自于他的愛人,也是白沙五里路茶業專業合作社社長符小芳。
“小芳是個農學科班出身的黎族姑娘,她當年從事果樹管理時,曾飽受農藥的苦。由于噴灑農藥中毒,被抬著去過數次醫院搶救。所以有一年她在媒體上看到有機產業發展的前景時,就靈光一現,帶動周邊5戶農民,從茶入手,開始嘗試當地有機茶園‘從零起步’。”
但做有機茶,付出的代價著實不小:撂荒3年、種植3年,直到第7年才開始采摘制作。前期都是大筆的資金投入。一路磕磕絆絆,王見君和愛人符小芳都咬牙挺了過來。
由于堅持不打農藥、不施化肥,茶園內的害蟲一度非常“猖狂”。“長時間不打農藥的茶園,蟲害容易泛濫。它可以一夜之間片葉不留。蟲子將老葉嫩葉全部吃光以后,把茶樹的桿也咬下來,把自己偽裝起來,吐一條絲吊在上面,在你面前悠哉游哉地搖來搖去,所以我們當地人都叫它們‘吊死鬼’。”符小芳說。
為此,他們通過配備殺蟲燈、色誘板燈進行物理防治,或是手工摘蟲,后來又通過培養生物多樣性和施用蚯蚓肥,大大減少了病蟲害的影響。
從2014年通過國家有機認證,到2015年通過歐盟、美國有機認證。王見君、符小芳夫妻倆的“有機茶夢”終于如愿。如今,合作社已從最初的5戶發展到了200多戶。
但有機茶路的開拓還在繼續。現在若到茶園去看,你會發現被視為有機、綠色標簽的黃色色誘板在這里越來越少。“色誘板雖說是物理防治,但還是會有少量化學制劑可能會隨著雨水流入土壤中。為此,我們在做‘減法’,并力爭在3年內,實現色誘板全部摘除。”王見君說。
誰是最好的代言人
性格開朗的葉麗紅是五里路茶園忙碌的“茶小二”。別看她的本職是接待工作,閑暇之余,她的“學習課程表”可是排得滿滿當當:拍抖音、學電商、上網課……
“電商團隊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拍視頻,鏡頭要怎么運轉,選取什么角度。”只要一有時間,葉麗紅就和其他社員一起,用手機記錄茶園之美。他們拍攝的照片、視頻成了鮮活的宣傳素材,在抖音等平臺的瀏覽量已經突破了百萬次。
可誰能想到,早在幾年前,這位全面開花的工作能手,家里卻是個貧困戶家庭。“我從廣東嫁到了南訓村,剛到這里時就傻眼了,眼前的房屋破舊,我心想:這房子有沒有我高啊?丈夫的房間也只有一張床,連個衣柜都沒有。”
葉麗紅有些心灰意冷,曾一度和家人的關系緊張。直到來到五里路茶園工作,她的心態得到調整,生活有了盼頭。家里的小樓拔地而起,客廳寬敞明亮,日子越過越有滋味。因為表現優秀,她還入了黨,已經成為了預備黨員。
“在五里路,我們已經累計帶動了1211戶貧困戶成功脫貧。常年就職的員工有186位,其中90%都是婦女。因此,我們這里也被評為了全國巾幗脫貧示范基地。”王見君說,在白沙縣,農村婦女就業不容易。“40歲、50歲、60歲,面臨著沒有文化、沒有體力、沒有顏值的困境,有些外出打工,也多數在做掃地、洗碗等小時工的工作。現在在茶園,她們既能就近照顧小孩,兼顧家里的水稻、橡膠耕作,還能學習新技術,有穩定的收入。一個月少的能賺1500元左右,多的可以拿到4000多元。”
在王見君看來,扶貧要扶智。“我們希望能充分發掘每個人的特點‘因材施用’,讓他們在工作中拓寬視野、增長技能。茶農就是我們有機茶最好的代言人。”王見君說。
傳女不傳男的黎藥變身
“海南茶葉,屬白沙綠茶最為有名。由于這里特殊的生態環境,茶葉內含物質豐富,茶多酚含量超過其他綠茶34%,大概6泡以后仍有余香。”王見君說。但現在在五里路則實現了多元發展,綠茶、白茶、紅茶已是三分天下,各有各的優勢。尤其是黎族大白茶,是近些年來大放異彩的“寶貝”。
“在19世紀末,美國傳教士香便文寫了一本書,叫《瓊島游記》,其中提到了當地的一種飲品:黎藥。黎藥的傳統技藝在黎族是傳女不傳男,小芳就是母親手把手教會的。后來我們到福建福鼎交流,發現黎藥的做法和福鼎白茶一模一樣,于是才有了黎族大白茶這個看似新生的事物,其實這其中文化底蘊豐富。我們在開發產品包裝時,還特意將其與紋面、樹皮布、船形屋等黎族傳統文化銜接起來。”王見君說,白茶袋現在是他的車上必備品,每次開車累了,都會捧上這袋白茶嗅個夠,濃郁的棗香味就像氧氣一樣,迅速讓他“滿血復活”。
“如今,我們結合有機茶園生態優勢、黎族文化優勢、紅色文化優勢,還在開展研學、游學等茶旅活動。”王見君說,去年年底,儋州白沙互通高速正式通車,從海口到白沙只需要兩小時。從高速路下來到茶園,只需要20分鐘。“便利的交通,相信能把更多的游客和茶友帶到山中來,讓大家一睹隕石坑邊的生命線,嘗嘗來自星星的味道。”王見君說。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茶園 隕石 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