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評論 藝文 閱讀 非遺 國學 人物 戲劇 國之瑰寶

首頁>文化>資訊

2020年中國報告文學創作綜述 與時代同頻共振

2021年01月18日 14:47  |  作者:李朝全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脫貧攻堅題材的報告文學作品

2020年開年伊始,我們便遭遇了人類歷史上又一次嚴峻的瘟疫,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和影響深度及廣度、長期性與深刻性至今仍無法作出判斷,它對中國和世界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人民生活的重大影響至今仍在持續。當然,2020年更是全面脫貧脫困、決勝全面小康之年,使全體國民擺脫貧困、走向小康,這是中國歷史上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創舉。報告文學是時代的記錄者、書寫者和歷史記憶的保存者、傳承者,在中國和世界發生紛紜復雜的重大事件之時,報告文學正應該大有作為。事實上,在2020年,中國的報告文學作家也的確沒有辜負時代寄予的厚望,他們在各個事件現場、實踐現場都活躍著自己的身姿,都拿起手中的筆來記錄和書寫,從而使2020年度的報告文學創作形成了豐收的景觀。

抗疫敘事彰顯報告文學力量

首先是關于抗疫的真實敘事。在疫情暴發早期,報告文學作家主要采寫了一些“短平快”的短篇報告文學。其中,尤以李春雷、李朝全、紀紅建、曾散、普玄5位活躍在武漢抗疫一線的作家采訪小分隊的創作影響最為廣泛,也較為突出。這支小分隊在疫情最嚴峻的時期,深入到了定點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隔離點,還有社區、派出所、公交公司、超市等各個領域去采訪參與抗疫的各方面人士。

譬如,李春雷撰寫的《鐵人張定宇》刻畫的是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漸凍癥患者張定宇,彰顯了這位“人民英雄”在非常時期的非凡作為,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李春雷還采寫了《哭笑天使》疫情上報第一人張繼先。紀紅建既寫有關于方艙醫院的采訪《生命之艙》,關于警察的采訪《一個武漢警察的春天》,還有一系列關于志愿者、武漢醫護人員、援鄂醫療隊的醫生護士的采訪,還原了戰“疫”現場嚴酷的場景。普玄注重對志愿者的采訪,特別是他所寫的《老唐這一路》刻畫了一位來自唐山的志愿者,冒著生命危險深入武漢抗疫一線。曾散注重采訪抗疫中的年輕人,描寫這些年輕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所煥發出來的青春的光彩,發表了《甘心》《迎風吐蕊朵朵花開》《溫暖的光》《愛和溫暖的力量》等短篇佳作。李朝全《一心赴救 無懼生死》較為翔實地記錄了武漢同濟醫院在抗疫中的優異表現,《一位叫“大連”的志愿者》采寫了“誤入”武漢歷經各種艱險的年輕人蔣文強的故事,《武漢保衛戰》則以翔實可信的細節、資料及數據反映了武漢保衛戰艱苦卓絕的歷程。全國各地作家也都紛紛深入抗疫一線,采寫參與疫情防控的各方面人士。這些作品都有力地振奮了人們的精神,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氣,是鮮活可貴的時代報告。

國內疫情進入相持階段、形勢趨于緩和之后,則出現了一批長篇敘事。包括何建明的《上海表情》《第一時間》對上海市疫情防控的生動講述和記錄,劉詩偉、蔡家園的《生命之證》,以自己親身經歷,結合采訪的故事,講述了武漢封城76天期間所發生的諸多難忘往事。熊育群的《鐘南山:蒼生在上》則是較早出版的一部刻畫鐘南山院士的紀實作品,側重講述鐘南山在2003年抗擊非典和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早期所作出的重大貢獻。程小瑩的《張文宏醫生》探究張文宏為什么紅、紅在哪里,突出他是新冠肺炎疫情這一突發事件的高明解題人。查瓊芳的《查醫生援鄂日記》則以醫者的親歷講述援鄂抗疫時那些難忘的日日夜夜。這些作品都為我國抗疫歷程留下了珍貴的真實記錄。

全面小康銘記艱巨歷程

脫貧攻堅是2020年最扣人心弦的偉大壯舉。在全國各個省區市,在脫貧攻堅的各個現場,都能看到作家們的身影,這是令人振奮和激動萬分的。中國作協組織的25位作家,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扶貧足跡,采訪了從河北阜平、安徽金寨、湖南十八洞村到寧夏西海固,到貴州畢節、同仁,四川大涼山,云南魯甸等眾多貧困地區,出版了20多部報告文學。這些作品的陸續出版,已然形成了一個強大的集束效應和虹吸效應。它們都是中國作家獻給這個時代的一份文學答卷。其中有多部作品已簽署對外翻譯的版權,將會在傳遞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這其中,包括李迪的《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秦嶺的《高高的遠古堆》、蔣巍的《國家溫度》、關仁山的《太行沃土》等,一大批作品都各具風采、各有特性,都注重實地的采訪和第一手資料的搜集,都注重刻畫和描寫脫貧攻堅戰中小人物的經歷和事跡。因此,這樣一個個創作場景、創作描寫對象所烘托的便是全民的脫貧、全面的脫貧,其所表現的便是一場全局性的、舉國性的、歷史性的劃時代變革,其所彰顯的是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落下的脫貧攻堅的恢宏抱負、夢想與決心。

關于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主題的抒寫,對于中國作家而言一直處于正在進行時。還有大量的題材和領域、主題和問題亟待開掘和深挖。本年度,令人驚喜的是出現了兩部反映脫貧攻堅過程中及后脫貧時代課題的報告文學。李琭璐的《小康路上,因病致貧之痛》反映脫貧攻堅中存在的因病致貧問題,丁一鶴和毛永溫的《厚土中國》聚焦脫貧以后怎么辦的問題。

關于脫貧攻堅的書寫,今后除了繼續深化、深耕之外,繼續聚焦全面小康、全面過上幸福生活的話題之外,更多地將會關注脫貧以后怎么辦、脫貧以后往何處去的重要課題,亦即后脫貧時代的社會課題,相信我們的作家會繼續本著家國情懷和百姓情懷,關注描寫數以千萬的老百姓未來的生活畫卷。

國計民生傳遞百姓心聲

熱點事件、重大工程題材也是報告文學著力的一大重點。比如王敬東、朱向軍的《“華龍”騰飛》反映中國核電發展歷程,表現了以邢繼為代表的一批科研人員刻苦攻關、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

2020年是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深圳的發展舉世矚目、激動人心,涌現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人和事。陳啟文的《為什么是深圳》通過對華為、騰訊、大疆、中興通訊等四家深圳企業樣本的解剖,揭示深圳40年來飛速發展的秘訣。李朝全的《到深圳去》通過講述若干優秀人才的深圳故事,揭示深圳人才立市的根本發展戰略。

關于“一帶一路”建設,值得關注的是高洪雷的《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這部作品通過深入開掘、梳理各種歷史文獻,采用獨特的敘事方式,即以地理坐標為敘事線索,選取絲綢之路沿線各國的15座代表性城市,分別講述發生在這15座城市里的歷史風云,具有較好的知識性和趣味性。

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胡平的《森林紀》聚焦中外眾多大都市對于保護森林植被、綠色發展思想的踐行,揭示了人與生態和諧共處、人與生態是一個命運和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任林舉的《虎嘯:野生東北虎追蹤與探秘》,通過探尋東北虎的足跡及其生存狀態,反映生態對于動物生存的重要性和動物與人類如何和諧共處的主題。

報告文學是一種食人間煙火的文學,涉及人間冷暖、百姓生存、國計民生的主題,一直是報告文學作家發力的一個重點。這方面,比如像彭名燕《其實我一直沒走遠》《用愛吻你的痛》對于流浪者收容救助工作的描寫,李燕燕《無聲之辯》講述了一位為盲人和殘障者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師唐帥的故事。

傳記文學領域,也出現了一批優秀作品,譬如描寫張伯禮、張定宇這樣的人民英雄的故事,反映“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感人事跡如鐘法權的《張富清傳》,還有關于時代楷模、最美奮斗者等英雄榜樣的書寫。這些都旨在弘揚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為人們提供一個個理想信念的范本。這其中,備受關注的是科學家傳記,尤其注重倡導科學家及其身上所具備的科學精神,呼喚科技興國、科技強國,召喚人們更多地關注科研,更多地具備科學精神,真正將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依靠人才驅動創新驅動戰略來提升國家經濟和綜合國力。近期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涌現出了一批城市傳。包括邱華棟的《北京傳》、葉兆言的《南京傳》、葉曙明的《廣州傳》、胡野秋的《深圳傳:未來的世界之城》。這其中,由新星出版社組織推出的“絲路百城傳”值得特別關注。孔見的《海南島傳》,還原這座孤懸大海的海島的千年歷史滄桑,人文氣息濃郁,是城市地域傳的重要收獲。

報告文學是一種記憶文學、民生文學,特別注重聚焦熱點重點事件。譬如,2020年是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除了一些相關題材的優秀紀實文學再版之外,也出現了如王龍撰寫的《遲到的勛章》這樣揭示鮮為人知的歷史人物的紀實作品。

縱觀2020年的報告文學創作,作家們在創作的技巧、手法上有一些新的開拓,在創作理念上顯得更為開闊,特別是對于文體交融方面,注意運用小說化、散文化和詩化的筆墨來撰寫報告文學,在文體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實績。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副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


編輯:楊嵐

關鍵詞:報告文學 脫貧 中國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 | 欧美三级福利片 | 亚洲精品中文免费 | 亚洲欧美中文不卡 |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污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