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公益資訊
"1+1"行動為大學生志愿者鋪就律師路
為了辦好手頭的案子,甘肅酒泉烏蘭律師事務所律師賈敏連日來起早貪黑。這種敬業精神的養成,與她此前的工作經歷息息相關。
2014年,剛走出校門的賈敏申請參加“1+1”中國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動,成為大學生志愿者,被派遣到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學習鍛煉。此后4年,賈敏在律師志愿者帶領下辦理百余起法律援助案件,接待法律咨詢近1500人次,不僅為當地困難群眾送上法治的溫暖,也使自身的業務水平得到提升。
《法治日報》記者近日采訪了解到,與賈敏一樣,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法律援助中心專職律師才讓蘭措、貴州罡境律師事務所律師陶陳成等都是從“1+1”行動大學生志愿者中涌現出來的優秀律師,這段寶貴的人生經歷為他們成為執業律師鋪就了道路。
結識“1+1”
才讓蘭措是土生土長的黃南人,與很多從貧困地區走出去的大學生一樣,一直懷揣著建設家鄉的夢想。
2012年大學畢業后,才讓蘭措來到黃南州同仁縣法律援助中心實習,其間結識“1+1”行動律師志愿者袁天,在心底種下當志愿者的種子。2013年5月,才讓蘭措提出參與“1+1”中國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動的申請,很快獲得批準。
黃南州很多藏族群眾不懂漢語,才讓蘭措充分發揮精通藏漢雙語的優勢,為律師志愿者當起翻譯,協助他們開展工作。工作中,才讓蘭措學會為群眾代寫簡單的法律文書,并能提供法律咨詢等服務。
“兩年的志愿者經歷讓我直觀地感受到當地群眾對法律的迫切需求,堅定了扎根這里繼續奉獻的信念。”才讓蘭措說。
法學專業畢業的陶陳成坦言,選擇學習法律就是希望成為維護公平正義之人。
大學畢業前夕,陶陳成了解到“1+1”行動并提出申請。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擔任大學生志愿者期間,陶陳成在幾位律師志愿者的悉心指導下,共協助辦理民事案件400多件、刑事案件近200件,接待咨詢數千人次,受到當地群眾好評。
鍛煉成長
看到很多律師志愿者放棄優厚待遇,克服高海拔地區的種種困難,全心全意幫助困難群眾,律師職業在才讓蘭措心中變得越來越神圣,成為專職法律援助律師的信念也愈發強烈。
在律師志愿者的指導下,才讓蘭措認真鉆研業務、努力學習法律知識、全面總結經驗,2014年拿到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證書,2017年通過司法考試,2018年正式在黃南州法律援助中心注冊成為專職法律援助律師,從一個不懂法律實務工作的“小白”,成長為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主力軍。
談及“1+1”行動對自己的鍛煉,陶陳成感觸頗深。“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一畢業就能在經濟上獨立,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我與那些受到幫助的困難群眾一樣,都是‘1+1’行動的受益者。律師志愿者對我進行‘一對一’傳授指導,帶我調查取證、參加庭審,教我咨詢解答技巧,將所學知識學以致用。”陶陳成說。
賈敏告訴記者,發現她辦案經驗不足,律師志愿者會及時給出指導意見,他們言傳身教提升了自己獨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辦案水平不斷提高。
心系法援
2019年7月,同仁縣人民法院在審理多某涉嫌盜竊案時,因被告人系未成年人且家庭貧困無力聘請律師,安排才讓蘭措為其提供法律援助。
才讓蘭措接受指派后,通過朋友式談話與多某深入交流,使其從無所謂的態度轉變為真誠悔罪。3個月后案件如期開庭,才讓蘭措為多某進行了專業辯護,法庭采納其部分意見,判處多某有期徒刑10個月、緩刑1年4個月,并處罰金1500元。庭審結束后,多某的母親向才讓蘭措獻上潔白的哈達,表達謝意。
正式執業后,才讓蘭措工作出色,被青海省司法廳評為2018年度全省司法行政先進個人;2019年,被司法部評為全國法律援助先進個人。
陶陳成執業后一直參與法律援助工作。“巧合的是,罡境所主任劉健律師曾與派遣到普定縣的‘1+1’行動志愿者工作多年,另一位同事段夢文是‘1+1’行動律師志愿者毛洪濤資助過的學生,我們都與‘1+1’行動、法律援助有著不解之緣。”陶陳成說。
如今,陶陳成和劉健、段夢文組成“后‘1+1’團隊”,沿著“1+1”行動志愿者的腳步,繼續開展法律援助工作。
正式執業后,賈敏仍在參與肅北縣的法律援助工作。“在做好手頭工作之余,我會盡最大努力參與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幫助更多困難群眾解決法律問題。”賈敏說。
曾經,“1+1”行動為大學生志愿者鋪就成長之路;如今,這些成為優秀律師的大學生志愿者正以優異成績書寫各自精彩的職業生涯,他們始終心系法援事業,不忘初心使命。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志愿者 律師 行動 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