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雙向發力的天津實踐>聚焦天津市政協十四屆五次會議
弘揚勞模精神 積極履職盡責
——訪天津市政協委員、全國勞動模范張全
人民政協網天津1月28日電(記者張原 李寧馨)“從事農業工作是幸福的,雖然苦點、累點,但是心里是快樂的”。
2020年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天津市政協委員張全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參加表彰大會,他聆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心潮澎湃。作為勞模,如何在人民政協舞臺積極為國履職,為民盡責是他一直認真思考的。
扎根基層,誠實勞動,吃苦受累在前是張全給人的最多印象。1988年,張全高考落榜后,為擺脫貧困什么零工都做。讓他記憶最深的就是第一份工作,在“窖冰”一天干十四五個小時掙11塊錢,干到筋疲力盡。不管多苦多累他都堅持著。隨著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和市場不斷放開,西瓜等經濟類農產品開始走俏。1997年,他承包幾十畝地種西瓜,鉆研西瓜種子,又從種白菜、棉花、大豆、玉米,開啟一邊種地一邊經營農資的道路。從那時起,他立下了要帶領更多農民一起增收致富的初心。1999年,他主營棉花種子,后來開辦了天津第一家個體種子經銷部“神農種子經營部”,好品種對農民的重要性他有切身體會,讓他堅定了一輩子做農業的信心。為嘗試種子到底好不好,2002年他打起鋪蓋下棉田,整天泡在地里,從引進新品種進行對比實驗,參考棉花專業書籍,研究棉花生長習性、特征,俯下身子向有經驗的種植大戶和有關專家請教,當年棉花獲得了大豐收。他堅持為有需求的農戶挨家挨戶做服務,每年車要跑十幾萬公里,成為遠近聞名的“棉花大王”。
帶動更多農民一起增收致富是他最大的心愿。張全委員說:“我感到每天的工作無比充實和快樂,我堅信‘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人要有初心和夢想,要勇于創新,敢為人先”。張全力推“產銷一條龍”“育繁推廣一體化”的經營模式,請中國農大等科研院所的人才、高校畢業生和專家加盟,與石家莊農科院等科研單位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整合資源開展良種繁育。選育出適合天津地區種植的棉花新品種金農棉308、金農棉518等多個高產優質的棉花新品種,給農民增產增收打下良好基礎。十多年來,他響應號召扶助新疆棉農,夏天頂著烈日在地里看棉花、為農民講解現階段管理,秋天組織現場觀摩會宣傳新品種、新技術,冬天在室內為農民講解植棉技術。他摸索總結出一套適合新疆區域的節本增效植棉新技術——水肥藥調一體化技術,累計為農民增加效益近10億元。
2018年,張全開始圍繞“小站稻產業化”發展主線,帶領農民增收致富,助力天津小站稻老品牌振興。通過推廣水稻新優品種及技術等,帶動天津地區10萬畝水稻種植,促進農民增收創富,間接帶動周邊運輸、加工、種植等產業發展。他打造的“稻田釣蟹”、“一分田認領”等休閑旅游農事體驗項目,逐步形成集種植、加工、休閑旅游于一體的三產融合發展方向,為天津鄉村振興農民致富走出一條新路。
“一人富不算什么,要能帶領大家都致富才是本事。”張全委員就是這樣的有奉獻精神的人。最近幾年,他的公司吸納了300多名農村剩余勞動力、大學生就業,出資200多萬元現金及農資產品支持教育事業和脫貧攻堅。通過“訂單+貧困戶”的精準幫扶模式,帶動寧河區十幾個幫扶村增收致富。通過“捐贈棉種+配套技術+貧困戶”模式,向新疆偏遠低收入地區,累計捐贈棉種60余噸,帶領當地農民轉變種植觀念、科學種植。
愛崗敬業,勇于創新,甘于奉獻,擔當實干,張全委員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
“我認真學習市政協下發的貫徹全國政協《關于強化政協委員責任擔當的意見》通知,以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履行好委員職責,發揮好委員主體作用,努力當好責任委員。”張全說。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農民 棉花 精神 張全 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