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宏觀 金融 行業 國企 民企 人物 新資訊

首頁>經濟>宏觀

圍繞經濟增速、外資流向與資本市場,聽聽肖鋼委員怎么說

2021年02月02日 09:17  |  作者:崔呂萍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為什么中國經濟會是“一枝獨秀”?主要原因是我國迅速控制住了疫情,經濟率先復蘇,同時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這也充分說明了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創新發展動能的巨大吸引力。

步入“十四五”的第一個年頭,有人說,有些外資正在從中國撤離,這是真是假?還有人說,中國資本市場將承受打破剛性兌付之后的信用考驗,這一考驗是難是易?圍繞這些問題,我們聽聽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怎么說。

即使經濟增長8.1%以上,

也不意味重回高增長階段

記者:世界銀行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有望增長4%,中國經濟有望繼續擴張7.9%。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中國經濟2021年將增長8.1%。您如何看待這些預測?

肖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我理解GDP增速在2021年和未來一段時期都將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指標,這對于落實我國遠景規劃、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統籌做好財政、貨幣、就業、產業、環保、區域協調等宏觀經濟治理具有基礎性、引領性作用。

現在一些國內外機構都在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并且給予了積極樂觀的評價。這些預測是符合經濟規律的。由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發展是一次嚴重的外部沖擊,使得當年經濟特別是上半年經濟大大偏離了正常的運行軌道,隨著我國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經濟率先復蘇,因此今年經濟有望向正常狀態回歸,并可能呈現出前高后低的態勢。

應當看到,即使今年我國經濟增長在8.1%以上(第一季度增長可能會達到兩位數),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國重回高增長階段。如果把2020年和2021年累計起來看,共增長了11%多,年均增長5.5%以上,恢復到了常態,與2010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逐步放緩趨勢是一致的。

有人說外資在撤離中國,

這顯然與事實不符

記者:2020年,全國實際使用外資9999.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2%,創歷史新高,并實現了引資總量、增長幅度、全球占比“三提升”。那么,為什么還有人說外資在撤離?您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肖鋼:我認為,在利用外資方面,“東強西弱”是趨勢。

2020年,中國吸引外資躍居全球第一,與西方發達國家吸引外資大幅下降形成了鮮明反差。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報告,2020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8590億美元,同比下降42%,其中西方發達國家下降了69%,創下過去25年以來的最低值,而中國逆勢增長4%,高達1630億美元。

為什么中國經濟會是“一枝獨秀”?主要原因是我國迅速控制住了疫情,經濟率先復蘇,同時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這也充分說明了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創新發展動能的巨大吸引力。

至于有人說外資在撤離中國,這顯然與事實不符。聽一聽外資企業的聲音,就更能生動地說明這一點。

有些在華經營的外資企業受疫情影響零部件一時供應不上,當地政府部門迅速行動,能夠在24小時內幫助解決采購配送;一些外資企業在華擴大生產規模遇到招工難問題,地方上也能采取靈活方式幫助企業補充足夠的熟練工人。針對部分外商企業因疫情導致在華追加投資暫時無法到位時,我國商業銀行及時為外資企業提供貿易融資、供應鏈融資,解決它們的“燃眉之急”。這些都讓外資企業家備受感動,凸顯了我國完善的產業鏈配套能力與良好的營商環境。事實再次證明,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不可能與中國脫鉤。

當然,疫情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布局產生了重要影響,特別是各國從安全角度考慮,超越勞動分工、成本收益范疇,作出政治決定與政策調整,但這并不會改變經濟全球化趨勢,而更多地呈現出自主化、多元化、伙伴化的特點,在演變的過程中,我國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打造出新的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新優勢。

打破剛兌、允許違約,

并不等于可以不守信

記者:對于2021年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與規范,您有哪些期待?

肖鋼: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經過30年櫛風沐雨,中國資本市場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特別是近年來加大了改革開放,圍繞股票發行注冊制、科創板、創業板改革和新三板改革,以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等一系列基礎制度進一步完善,大大提升了資本市場促進科技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與效率。在新的一年,期待資本市場各項改革開放舉措進一步配套落地,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進一步提升,市場活力與韌性進一步增強。

規范發展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是解決企業融資困難、提高企業經營效益的重要渠道。企業發債可能發生違約,這是市場成熟的標志,有利于完善信用風險定價機制,加快市場優勝劣汰,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與市場健康發展。同時,也要注意處理好打破剛性兌付與維護信用的關系,兩者是有機統一的。打破剛兌、允許違約,并不等于可以不守信用,更不是放任違約、甚至縱容不守信用。發債人應當珍視信用,堅守誠信,不逃廢債。只有做到既打破剛兌,又維護信用,堅決打擊逃廢債行為,才能增強投資者信心,保障市場穩定、健康運行。  

編輯:秦云

關鍵詞:經濟增速 外資流向 資本市場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自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一区不卡二卡三卡免费 | 在线观看AV不卡网站永久 | 久热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月天 | 亚洲福利在线一区少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