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聚焦 公益資訊 基金會 公益人物 社會責任

首頁>公益>公益資訊

孟子故里鄒城:政府購買服務,為貧困群眾提供公益崗位

公益照料“老病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021年02月03日 13:53  |  作者:黃書波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分享到: 

每天清晨,照顧老伴起床后,59歲的黨慶芝都要到村里9戶生活自理能力困難的村民家走一走,看一看有沒有起床、掃一掃衛生、問一問需要辦的事……

黨慶芝是山東省鄒城市大束鎮張家屋村村民,生活的磨難在他古銅色的臉上刻下了千溝萬壑般的皺紋。讓這位憨厚的魯西南農民想不到的是,他的這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鄰里間的關照問候,竟然成為2020年濟寧市在鄒城召開的扶貧現場會主要內容之一。

濟寧市扶貧干部們來學習的,正是發端于張家屋村,后被鄒城市推廣的政府聘請貧困群眾開展的“老病殘”照料行動。

從借錢看病到萬元存款

黨慶芝的妻子患有精神殘疾,需要常年住院;女兒也有一些智力障礙,婚后無法照顧父母;而家里僅有的3畝地,年收入也就1000多元。

即便有政府的救助,黨慶芝的日子也過得艱難。每次妻子住院,他都要東家西家借錢,然后就是想方設法還債,日子就在“借錢—還債—借錢”中循環,“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是盡頭”,黨慶芝說。

2017年冬,正在院子里掃雪的黨慶芝,迎來了走訪的村黨支部書記黨慶紅,“老哥哥,你這長期在家里也不是辦法啊,不出去打工掙點錢,日子可怎么過?”

“唉”,黨慶芝一聲長嘆,“你嫂子生了病,我要是出去打工掙錢,她連吃喝都弄不了。”

一句“連吃喝都弄不了”,提醒了黨慶紅:全村有10戶19名貧困群眾,60歲以上的12人、有殘疾的6人,其中3位60歲的老人患有殘疾,這些群眾的吃喝都要有人管。“要是村里出點錢,讓黨慶芝一起照顧了,不就能讓這些群眾都受益嗎?”

村黨支部研究后,與黨慶芝達成協議:村里補助黨慶芝,由他負責日常照顧全村生活不能自理的貧困群眾。

對于這份既能照顧妻子又能增加收入的工作,黨慶芝打心眼里珍惜。每天他都要到服務對象家走一走,從日常護理到清潔衛生,從監督用藥到代為采購,事情雖小卻暖心。

2018年7月5日,黨慶芝到米傳文家送東西,叫了幾聲沒人應,只聽到其患有精神殘疾的兒子米計濤嘟囔了句,“睡了,睡了”。黨慶芝趕緊沖到米傳文床前一看,眼睛睜不開、話不能說、連晃都晃不動,他立即向村里報告,和村干部一起把米傳文送到鄒城市急救中心,挽救了腦血管已經破裂的米傳文的生命。

2019年,鄒城市推廣了張家屋村的做法,政府提供扶貧公益崗位,優先聘請有勞動力的貧困戶,為60歲以上獨居老年人、“一戶多殘”家庭和患大病貧困戶等特殊群體,開展以“掃掃院、做做飯、看看門、辦辦事”為主要內容的“老病殘”照料行動。就在這一年,大束鎮也為黨慶芝每月增加了300元崗位補助。

盡管“工資”不高,但黨慶芝很幸福,“算上低保和殘疾人補助,每年有14000元左右的收入。現在不僅還完了債,而且有一萬多元的存款,還有什么不滿足的?”

辦不了的事能辦了

米傳文家是典型的魯西南農家院,四間平房、兩間偏房圍成的院子里大部分地面硬化,角落是政府幫助修建的廁所,旁邊是一塊綠油油的菜地,房間里電視、沙發老舊卻干凈整潔。

“菜是黨慶芝幫忙種的,家里的衛生也是他經常來打掃。”65歲的米傳文說,自己先后兩次突發性腦梗,都是黨慶芝及時發現,他是我的救命恩人。

看著坐在邊上一言不發的兒子,米傳文說,“人老了病了,腿腳不便,想出去找人嘮嘮嗑,還不放心家里的兒子。要不是黨慶芝每天來說說話,悶都悶死了”。

事實上,渴望看看外面的變化、與三五老友聊聊天,是黨慶芝服務對象的普遍心愿。黨慶芝做過非正式調查,大家想法最集中的居然是“趕集”。

在鄒城鄉村,5天一次的趕集日,承載了老人們無數的記憶。那次調查以后,每逢趕集,黨慶芝都開著三輪車,拉著老人們尋親訪友找人嘮嗑。

唐村鎮前葛村村民葛文全,操持著一個讓人心酸的家庭。

72歲的葛文全,肢體殘疾4級,走路需后仰才能保持平衡;妻子楊桂真,同樣是72歲,肢體殘疾4級,走路要前傾才能保持平衡;兒子葛井新45歲,精神殘疾2級,常年在精神病院治療。在許多人看來,這是一個沒有希望的家庭。

老夫妻多年拾荒,廢品堆滿了院子。精準扶貧開展后,僅從院子里清理這些廢品,手扶拖拉機就裝了整整18車。

葛文全最擔心的是,26年前建房用的電線是最便宜的,五六年前就嚴重老化,四處都能看到裸露的銅線,“自己換不了,也沒有錢請人換,要是出了事可怎么辦?”

2020年夏,因殘疾不能干重活的宗維年,被前葛村安排扶貧公益崗。一“上崗”,他就為葛文全家換燈泡、換線路,“治”好了老葛多年的心病。

左手拉著記者,葛文全的右手在院子里一劃拉,“以前這里都是堆的廢舊垃圾,現在清爽了。這些年來沒有黨和政府,我們家吃不飽;現在黨和政府又派人來照顧,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我打算開春了再在院子里種些花,把日子過得亮亮堂堂的”。

看莊鎮孟官村村民馬昭巖,同樣受益于扶貧公益崗的精心服務。

肢體殘疾的他,臥床了七八年,前兩年剛買了輪椅,一心想到屋外看一看,但家里到院外有臺階,妻子一個人有些無能為力。

村里同樣是扶貧對象的王召民,到任扶貧公益崗后,把他家所有的臺階改成了斜坡,馬昭巖終于能夠看看外面的世界。

“你想到的,黨和政府給辦了。你沒想到的,黨和政府也給辦了。”馬昭巖說。

提升脫貧質量要久久為功

“鄒城開展的‘老病殘’照料行動,實質是政府購買服務,優先為有勞動力或弱勞動力的貧困群眾提供扶貧公益崗,聘請他們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群眾,讓這些群眾能夠有尊嚴地生活。這是鄒城持續提升貧困人口脫貧質量的一次積極探索。”鄒城市扶貧辦綜合科負責人孫凱說。

截至2018年底,鄒城市12263戶、22581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出列,但一些因病、因殘、因學收入驟減的家庭仍然零星出現,“這是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關鍵,也是未來持續提升貧困人口脫貧質量的難點”。

“老病殘”照料行動的開展,提供了228個扶貧公益崗位,既提高了“上崗”群眾的收入,又照顧好了生活不能自理的貧困群眾,實現了兩全其美。

不僅如此,“老病殘”照料行動還解放了他們的家人。扶貧公益崗上門照顧馬昭巖后,妻子李明玲就在鎮政府的協調下,到附近的玩具廠打上了臨工。

鄒城是孟子故里。市扶貧辦負責人付長鋒說,2000多年前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正在共產黨人的接力奮斗中成為現實。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扶貧 公益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五十路丰满aⅴ在线观看 | 在线人成免费视频69国产 | 日本亚洲欧美综合在线无毒 | 日韩国产精品免费人成视频 | 亚洲一级在线免费看 | 亚洲成在人线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