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熱點背后 政協歷史 奇聞軼事 軍事歷史 口述歷史

首頁>春秋>熱點背后

“牛”轉乾坤譜新篇

2021年02月18日 09:24  |  作者:王蘋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牛在十二生肖中居次位,與十二地支配屬“丑”。故一天十二時辰中,夜間一點至三點為“丑”時,又稱“牛”時。《周易》中稱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牛為“坤卦”的象征物,代表生養萬物的大地,有極高的象征意義。

▲ 晚唐王處直墓出土鳳冠馭牛武士像

▲ 晚唐王處直墓出土鳳冠馭牛武士像

民間流傳最廣、最浪漫動人的愛情故事是牛郎與織女的故事。牛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角色,獻出了牛角與牛皮,供牛郎腳踏牛角追趕織女。人們對牛郎織女報以惋惜同情的時候,也深深懷念那頭成全了牛郎織女愛情并犧牲了自己生命的知恩圖報、善解人意、具有人性的神牛。

從考古發現看,內蒙古敖漢旗興隆溝遺址第一地點是一處距今約76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聚落,在一座房屋的居住面上發現有一對水牛的肩胛骨,保存完整,應該是有意而為,或許已經包含有祭祀的寓意。

▲ 紅山文化神人馭牛像

▲ 紅山文化神人馭牛像

到了商代,使用牛作祭祀非常流行,發現有鑄造的青銅牛樽、雕刻的石牛、玉牛等。商代人繼承了灼燒骨片并按照裂紋預測吉兇的做法,而且把它發展到了新高度。為了這一工作,他們首先選擇骨料,打磨光滑,然后在每一片上鉆出洞,鑿出槽。使用的骨料有兩種。第一種是家牛、水牛或少數其他動物的骨骼,主要是肩胛骨。第二種是龜的腹甲和背甲。

張光直先生曾指出:“占卜吉兇在商代社會的各個階層可能是很普遍的;但因為實際上所有刻字卜骨都是商王的問卜,我們就把我們的描述限制在商王宮廷里。”“在宮廷中,占卜是一項重要活動,無疑在王室成員和整個王國的決策中起重要作用”。《禮記·王制》中稱:“祭天地之牛,角繭栗;宗廟之牛,角握;賓客之牛,角尺。”說明當時進行祭祀需要視牛角發育程度判斷所用牛的等級;祭天地和宗廟要用剛長角或角尚短、肉嫩味美但價值高的幼牛;宴請賓客就選擇多肉的成年壯牛。

商代青銅器上有整牛形象或以牛頭作為局部裝飾,利用牛的肩胛骨占卜刻辭,從物質生活到精神文化,從社會生活到政治禮制乃至思想觀念,牛在商代社會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古代保存下來的雕刻作品中,牛作為瑞獸與人相伴有特殊的含義。現藏于故宮博物院的一件屬于紅山文化時期的大型玉器,雕刻有神人馭牛的形象,特別引人注目。這件神人馭牛玉雕像在20世紀60年代初由天津輾轉到北京,于1963年被故宮博物院收藏。

1989年江西省新干縣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館藏商代牛角獸面紋立鳥青銅镈

1989年江西省新干縣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館藏商代牛角獸面紋立鳥青銅镈

近年來,隨著遼寧、內蒙古等地區在紅山文化遺址中考古發掘出成組的紅山文化玉器,紅山文化玉器群得以確認,成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象征和標志,具有祭祀禮儀和通神媒介物等功能。紅山文化神人馭牛像所雕內容是神人赤腳踏在神牛角上,整體雕刻為長條板狀半浮雕的形式,器物通高27.7厘米,最寬11.7厘米,厚1.5厘米~3厘米。玉料為岫巖透閃石青綠色玉質。雕刻手法多為減地起陽紋,以人物為中心,正反兩面進行雕琢修飾,結構布局為上人下獸,人物五官端正刻畫精細,面露微笑,穿著衣服,上面刻以菱形紋飾,手持權杖,手指清晰可辨,赤腳站立,踩在牛角上面,身材比例均衡,周身鏤空勾云紋。牛的形象是伸首前俯、大耳、鼻面截平刻雙鼻孔,棱形眼,額上與反面的顎底,刻有網格紋,局部施以鏤空工藝。

這件神人馭牛像玉器細部紋飾特征屬于紅山文化玉器的雕刻手法,內容和形象組合顯示,其人物、動物造型與刻畫紋飾風格,在繼承遼西地區紅山文化玉器傳統的基礎上,開創了一種獨特的人與獸相伴題材,穿衣人物與牛等動物玉雕造型也是獨一無二的。

牛形象的神獸在這件紅山文化高等級玉器中充當了溝通人間與上天的媒介物,這不禁使我們聯想到了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牛郎腳踩神牛獻出的角,就能飛上天界,追趕織女。玉器中手握權杖的王者或領袖,通過踩在牛的角上駕馭神牛,亦能擁有神力直飛上天與天界溝通,完成普通氏族成員所不能完成的任務,顯示出這件玉器應為一人獨享的蘊含溝通天地人神的特殊功能。

唐末五代也出現了人與牛題材的文物。1994年,唐末定州節度使王處直墓被盜。兩塊巨大的武士浮雕被走私到香港,然后被賣到海外。2001年5月26日,兩塊浮雕之一的鳳冠馭牛浮雕武士像回到北京,這是中國首次從境外無償成功追回古墓被盜文物。另一塊龍冠馭鹿武士像也由國外藏家無償捐獻回國。這兩塊浮雕現在都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商代晚期牛肩胛骨

商代晚期牛肩胛骨

兩塊彩繪武士浮雕均高113.5厘米、寬58厘米、厚11.7厘米,原鑲嵌于王處直墓甬道兩側,由長方形的漢白玉雕刻。從武士的穿著和面目特征來看,無不體現著唐代人的風格面貌,頭盔、護心鏡和個別部位還涂有金粉。其中的鳳冠馭牛武士浮雕門神像,頭頂金盔、身穿唐代的明光鎧,怒目圓睜,立于牛身之上,肩和頭部還有一只鳳凰,鳳口中含金珠,武士手里拿著寶劍,劍指向牛嘴里的荷花。雕像用紅色、黃色、赭石等顏色進行了彩繪。

兩位武士形象是唐太宗時期的大將秦瓊和尉遲恭。令人感到驚嘆的是,距今5000年前的紅山文化先民就已經構思并創造出神人馭牛的場景,用玉雕的形式表達出來,與唐代鳳冠馭牛武士浮雕門神像的藝術造型存在某種穿越時空的內在聯系,這或許正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生生不息、連綿不斷、延續至今的重要物質見證。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助理研究員)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文化 玉器 武士 馭牛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在线 | 人人做人人爱在碰一区三区 | 午夜在线欧美曰韩精品影视 |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视频乱码 |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