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藝文
見屏如面 嘗味知年
年二十九,遠在湖北宜昌的弟媳對我說,她告訴女兒小美快過年了,小美很傷感,說:“奶奶、姑姑和依依姐姐不在,就不算過年。”
想來,歷年過年都是一家人團聚,這給孩子們留下了團圓的年味兒記憶。彼時,去年春節年夜飯時拍的那張全家福,還掛在我女兒依依的書桌前。
心心念念的春節團聚因為疫情而擱淺,我們只能留京過年。這讓孩子們很失望,其實大人又何嘗不是呢。于是,我和弟媳約定:雖然分隔在北京和湖北,但是今年年夜飯我們都準時18:00開始,通過視頻團圓。
雖不在家鄉,但年夜飯怎么能少了家鄉味。
好在春節前夕,小姨、弟媳紛紛從湖北寄來了家鄉味道,土雞、臘魚、香腸、糍粑、干筍、菜薹……她們告訴我:“北京雖然什么都買得到,但家的味道買不到。”
前幾天,同在北京的湖北老鄉也特地送來了自制的湖北魚糕和米酒,說:“吃著家鄉味,就像回了家。”據她說,為了這口家鄉味,她整整忙活了兩天。
這些帶著愛和家鄉記憶的年貨,都妥妥地存放在我北京家的廚房里。大年三十下午,我拿出這些食材,一邊想象著家鄉年夜飯的樣子,一邊請教母親,制定了年夜飯菜單。
18:00,我們準時開飯。當視頻接通的片刻,孩子們的小腦袋都擠到手機屏幕前,興奮地喊叫著。當弟媳用手機展示著餐桌,看著一道道菜:羊肚菌土雞湯、蒸魚糕、臘肉炒干筍、清炒菜薹……再看看眼前的餐桌,羊肚菌土雞湯、蒸魚糕、臘肉炒干筍、清炒菜薹……我不禁眼睛有點濕潤,我們沒有提前商量,居然做了同款年夜飯,菜單大同小異。
原來,不管我們身在何處,對于家鄉年味兒的記憶和迷戀是一樣的。
我們隔著屏幕敬酒,說著新年祝愿,就像每一年年夜飯一樣。席間,弟弟指著手機對小美說:“看,奶奶、姑姑和依依姐姐都在,我們在一起,就是過年了,對不對呀?”小美認真地點點頭。此時,弟媳拿起了另一個手機,說:“不能回家,咱們就在視頻中拍一張全家福吧。”屏幕定格的那一刻,我們團聚了。
正月初二,我們來到同學家拜年。沒有想到的是,午飯時,她家餐桌上也是熟悉的湖北年味兒,就像我往年在湖北過年時去她家拜年時的餐桌一樣。說著家鄉話,吃著家鄉味,我們恍若回到了家鄉。聽同學說,春節前,她父母從湖北老家過來,滿滿的兩個大箱子,除了幾件隨身穿的衣物,都是湖北味道。
見屏如面,科技把人們的距離拉得如此之近,我們即使相隔萬里,但是心依舊相連。嘗味知年,來自家鄉的年味兒記憶,讓我們遠在他鄉如回故鄉,心里有了歸宿與安慰。這個春節,我們雖然沒有回家,但是年味兒不減。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家鄉 湖北 年夜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