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資訊 法治時評 法治人物 法律速遞 盈科說法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首頁>法治>法治時評

少年與大爺“互毆”被判正當防衛,為何獲輿論好評?

2021年02月24日 17:23  |  作者:  |  來源:新京報
分享到: 

少年與大爺“互毆”被判正當防衛,為何獲輿論好評?

■ 來論

據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法院日前發布的消息:2019年12月,19歲的職校學生黃某騎行,同向騎行的60歲唐某扭身吐來一口唾沫,正好吐在了黃某身上。黃某要求唐某道歉遭拒后,兩人起爭執,后升級為斗毆。最后唐某左下肢致左股骨粉碎性骨折,屬輕傷一級,黃某左手被咬傷致皮膚破損,屬輕微傷。

2020年8月,公訴機關以黃某涉嫌犯故意傷害罪,向荔灣區法院提起公訴。該法院最終認定,黃某屬于正當防衛,依法不負刑事責任,也不用承擔民事責任。該案庭審后,檢方向法院提出撤訴申請。

若單就表面看,60歲老人傷情更重,雙方有互毆行為,這似乎很符合“故意傷害”情形。

但涉事法院依法啟動正當防衛認定,打破了以往“誰弱我有理”的思維窠臼,也沒有簡單用“互毆”來否定正當防衛的存在,這難能可貴。

值得注意的是,法院的正當防衛認定,不是無憑無據的,而是嚴格立足具體案情,綜合考慮案件發生的整體經過,結合一般人在類似情境下的可能反應,依法準確把握防衛的時間、限度等條件,而不是在事后以正常情況下冷靜、精確的標準去苛責防衛人。

事實上,這也是對去年9月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的精準把握。

根據該意見,要準確界分防衛行為與相互斗毆。防衛行為與相互斗毆具有外觀上的相似性,準確區分兩者要堅持主客觀相統一原則,通過綜合考量案發起因、對沖突升級是否有過錯、是否使用或者準備使用兇器、是否采用明顯不相當的暴力、是否糾集他人參與打斗等客觀情節,準確判斷行為人的主觀意圖和行為性質。

不是“誰弱(鬧)誰有理”,而是堅持法理情統一。該案對更多司法實踐不無啟示:正當防衛認定,就該拿捏好善法分寸,不能因有互毆情節就“該認不認”。

□史奉楚(職員)

編輯:何方

關鍵詞:正當防衛 互毆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福利在线看国产精品 | 亚洲vs日韩vs欧美vs久久 | 日韩欧美中文久久精品人人爽 | 日韩激情视频激情国产 |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制服丝袜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