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看泉州民營經濟新揚帆 “三再”活動再創新
時代召喚使命,使命引領擔當。
“十四五”開局之年,福建泉州市的“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讓更多的民營企業家,在早春里熱火朝天地融入到了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新福建建設的泉州篇章行動中。作為泉州本地人,在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中,我更加深切感受到泉州干部和企業家兩支隊伍干事創業的熱情和能力,并走出了一條泉州專屬的民營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
至今,民營經濟仍是泉州最大的特色、優勢、品牌、活力源泉和城市IP,而良好的政企互動則是“晉江經驗”的寶貴實踐,也是泉州實體經濟多年來的重要法寶。
在經歷了不尋常的庚子鼠年,泉州民營經濟又該如何揚帆啟航開啟新階段?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首先,繼續加強“政企互動”。發放企業科技創新券,加大產業共享技術研發支持力度,建立企業研發專項補助資金,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進一步落實企業研發投入分段補助政策、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科技惠企政策,激勵民營企業作為創新主體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和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勇當技術創新的主力軍。繼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營,推動企業成為強大的創新主體;而民營經濟企業家則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敢為人先,實施創新引領戰略,大力推動實體經濟中的“有效供給創新”。
其次,泉州市要繼續心無旁騖地堅守實業,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積極參與深化軍民融合發展,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加快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重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提高產品和服務競爭力。要充分發揮泉州國家金融改革示范區的政策紅利優勢,讓民營企業家更多的學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熟練運用基金、證券、擔保、信托等金融工具和手段,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加快構建多層次、多樣化、服務能力更強的、適用對象更廣的多元金融服務體系,讓政、產、學、研、金、介的活力充分涌流,盡可能地減少資金“脫實向虛”和促進“抑虛入實”。
最后,繼續朝著打造國際化、法制化、便利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努力,積極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建議圍繞“政策、環境、服務”三個領域,推動審批、監管等環節更加規范化法治化。強化用地保障等全方位要素保障,推出更多簡明易行、精準有感的惠企政策,把更多的時間用在解決問題上,堅持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全力以赴推動限時落實落細落成。深入基層、深入企業、深入群眾,摸實情、辦實事、解難題。支持民營企業公平競爭,以更大的力度推動泉州民營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常委、泉州市政協一級巡視員)
編輯:秦云
關鍵詞:泉州 經濟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