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游>茶旅人生
福建向“天價茶”說“不”
整治“天價茶”,中國茶葉大省福建下“狠手”。
繼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等發出不炒作“天價茶”的倡議后,福建省市場監管局、福建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發出整治通知,武夷山市、福州市相關部門也通過巡查、檢查、約談、處罰等方式督促企業完善銷售管理制度。
福建省委書記尹力2月20日至21日在寧德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調研時再度強調,要注重標準化、品牌化建設,強化原產地和地理標志認證保護,大力提升茶葉的品味、品質和品牌,讓老百姓喝得起、喝得安全、喝得放心,堅決整治“天價茶”炒作。
出產自武夷山市的武夷巖茶是中國傳統名茶,近十年來取得長足發展,有力促進了產業增效,帶動了茶農增收。但隨著武夷巖茶知名度的提高,市場上也出現價格炒作亂象,“天價茶”現象時有發生,嚴重擾亂市場秩序。
在福建市場上瘋傳的所謂“天價巖茶”榜單也顯示,10余款標注非賣品的上榜茶葉每斤價格均在10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上,手尚工夫品牌旗下的“遠香”茶葉更是宣稱每斤48萬元。去年以來,中新網記者多次走訪福州多家茶葉店均發現,店員兜售多款每斤價格10萬元以上的巖茶。
記者調查了解到,絕大多數武夷巖茶的成本在數百元、數千元之間。多位茶業專家認為,炒作“天價巖茶”,助長了奢靡之風,擾亂了市場秩序,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日前有媒體報道《每斤十幾萬元乃至數十萬元,誰是“天價巖茶”幕后推手?》,再度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實際上,近年來,武夷山已發力打擊“天價茶”、惡俗名稱、過度包裝等市場亂象。武夷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稽查大隊大隊長周翔說,自2020年以來,已立案查處涉茶違法違規案件32件,主要涉及標簽標識、虛假宣傳、銷售偽造質量認證標志,罰沒金額44.13萬元。
整治“天價茶”,福建再下“狠手”。武夷山市副市長陳愛賓說,武夷山將從本月至4月份開展茶葉市場專項整治行動,特別是媒體曝光的茶商、茶企,嚴厲打擊虛假標識、摻雜摻假、假冒偽劣、以次充好、虛假廣告等違法違規行為,嚴肅整治在營銷中渲染享受奢靡的不良行為,引導武夷山茶產業健康發展。除主產區武夷山外,福州等主要市場也開展清理整治。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已會同福州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福州市區品牌茶葉門店展開抽查,發現部分商家存在未明碼標價、無食品經營許可證經營、不正當競爭以及涉嫌銷售高價巖茶等問題,當場進行了取證、立案。
福建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福建省現代茶葉產業技術體系經濟與信息崗位專家管曦認為,茶葉是商品,稀缺性的差異必然也會導致其存在價格上的高低之分。茶葉產品價格分層不可怕,但近年來中國茶產業快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忽略占據茶葉消費市場很大比重的普通消費者,單純打造以稀缺性為標簽的“天價茶”,使茶產業發展失去了平衡性。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何一心也認為,質優價實,讓老百姓而不是少數人消費得起巖茶,才是巖茶產業長遠健康發展的方向。不能通過炒作去創造、迎合那些畸形的需求。
茶產業是福建現代農業重要特色,對于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作用。去年,武夷巖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更是被列入了中國首批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到2022年全產業鏈產值沖刺突破200億元。管曦認為,“天價茶”不僅是困擾武夷巖茶產業的問題,也是福建茶產業乃至中國茶產業的共性問題。福建向“天價茶”說“不”,就是讓茶葉回歸百姓,回歸到日常飲品,是對失衡的茶產業發展的一次再調整。
中國正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管曦認為,向“天價茶”說“不”,將夯實福建茶產業新發展格局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尹力也表示,要放眼國內國際市場,不斷創新開發多元化茶產品,在傳承弘揚傳統工藝中更多挖掘歷史文化、凸顯地方特色、融入現代科技,進一步整合資源、搭建平臺、抱團合作,讓更多的福建茶葉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福建 天價茶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