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委員讀書>要聞
全國政協委員楊小波:關于“讀書群”辦成“大學?!钡乃伎?/span>
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活動啟動一年,實踐豐富,成果豐碩。兩會前夕,汪洋主席倡議把“讀書群”辦成“大學校”,這是對讀書活動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為此,感到需“三要”:
一要“目標”明確。人民政協作為一個政治組織、國家的專門協商機構,它的職能和性質定位是明確規定的,政協委員5年一屆的任期也是明確的。一屆5年、2200多名來自34個界別的政協委員,這所“大學?!比绾巍耙虿氖┙獭?、精準培養,值得進一步研究探討。
“心中有結果,執行才有效果?!狈泊髮W校者,無一不有明確的“辦學目標”。就政協而言,通過怎樣的內容和形式的教學,達到提高委員綜合素質和履職能力目的?就委員而言,就讀這所“大學校”,各自“共同但有區別”的需求是怎樣的?
在“讀書群”里,大家近一年的廣泛交流,對辦成“大學?!钡哪繕?、內容、方式、要求,都很有啟發,在“邊打邊像”的實踐中,可以逐漸總結,更加明確。
二要“師資”硬核。正“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政協的網上“大學校”,所長不在大樓、實驗室,而在2200多名政協委員,他們集中了各行各業的代表人士、專家學者,是學員也是教師,其中不乏“大師”。政協“大學?!钡囊粋€重要特點應體現在“教學相長”上,人人做學生,人人做先生。但政協委員不是“專職”,究竟如何學,如何教?何時學,何時教?都需要“大學?!备裢赓M心統籌安排好,把資源科學合理整合好。
三要“專業”獨特。在政協委員一屆5年有限的時間里,在政協“大學校”學習提高“綜合素質”和“履職本職”,大家都有需求,但需求強弱、大小、內容的差異不小,“專業”需求不同。與普通受教育者更不同,作為“代表人士”的政協委員最大特點是具有突出的個性和確定性,對政協委員的培養,辦好政協“大學?!?,如何選準“專業”、確定“必修課”“選修課”,要求更高,難度更大。
為此,建議:一是在“同”字上下功夫,在對全體政協委員共同性要求上想更好辦法,以更有力推動,通過有針對性的內容設計,切實提高委員的政治能力和政協履職能力;通過擴展交流使政協委員在共識上都有明顯的增強。二是在“準”字上下功夫,針對不同界別、行業、閱歷委員的學習需求、教學特點、培養目標,有更準確地掌握,使不同學習需求的政協委員都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駐會副主任)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大學校 政協委員 辦成 讀書群 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