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將基建搬到天上去,布局衛星全產業鏈
我們可以把空天信息產業理解為創新的基礎設施,因此我們的部署不僅僅要看發射了多少顆衛星,這些衛星能夠帶來多少經濟效益,而是更看重它能夠為我們創新創業的服務帶來怎樣的支撐能力。
—— 雷斌 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在位于濟南高新區的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山東產研院)一樓展示大廳里,一部被精心編輯過的影像將參觀者的目光帶到了遙遠的太空。
在太空中,由20顆高分辨率雷達衛星、光學衛星組成的齊魯星座,肩負著向地面提供高精度商用衛星數據的重任。山東產研院副院長雷斌向記者介紹,“齊魯衛星是遙感衛星,主要用做對地觀測研究。這是世界上首次采用激光互聯技術的衛星。”
采用激光互聯技術,意味著衛星之間可通過激光實現數據傳輸,各類數據處理可直接在衛星上完成,不再需要地面接收系統來處理數據;數據從衛星直接傳輸到用戶終端,也代表著更高的傳輸速率。
2月19日,在“貫徹落實強省會戰略系列”新聞發布會上,濟南市發改委副主任管圣喜對外宣布,濟南將牽頭推動空天信息產業發展,編制全市空天信息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推動成立空天信息產業聯盟,設立產業引導基金和投資公司,加快實施低軌衛星組網、空天信息產業園等項目,努力打造連天接地的產業集聚生態。
山東產研院的太空布局,是濟南高新區發力空天信息產業的一個側面。在此之外,全國首個實用化量子衛星、全球首個小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等眾多重量級項目都體現著該區的空天雄心。而以這些為代表的種種突破,最終讓濟南市決策者下定決心在空天信息產業上做出更大動作。
從地面到空天,濟南高新區活躍著一批高科技力量
通俗地講,空天信息是指在空與天的平臺上實現信息的獲取、處理、傳輸以及應用。對信息技術產業來說,走過主機時代、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時代之后,空天信息時代已經來臨。
“我們堅定地認為空天信息產業是未來重要的產業發展方向。目前,5G通信不斷普及,對信息基礎設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地面上的信息基礎設施無法滿足相應需求時,就可能需要將基礎設施搬到天上去。”接受記者采訪時,山東產研院院長孫殿義表示,隨著國家航天技術的發展,空天信息產業成為未來發展的潛力軍。
在濟南高新區,這種巨大的潛力吸引了一批高科技力量入局。在濟南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與山東產研院相鄰的山東中科院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國科中心)也在空天信息產業上施展開了拳腳。
去年11月7日,“濟南國科中心號”(天啟11號)物聯網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山東省首個以科研機構命名的衛星。“濟南國科中心號”(天啟11號)是該中心落地濟南高新區一年后拿出的重磅作品,而低軌衛星是國科中心全力推動中科院先進技術成果在山東落地轉化的重點領域之一。
“作為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在濟南的成果轉化機構,2021年,要全鏈條地引進中科院體系的商業航天產業項目,形成中科院在北方的商業航天基地。”按照國科中心秘書長張佐軍的介紹,接下來,該中心還有一系列計劃。
首先,天啟星座38顆衛星要在兩年內全部發射升空;另外,國科中心正在接洽引進一批“中科系”掌握衛星領域先進技術的企業,在低空無人飛行器領域也有布局。在未來3—5年內,該中心計劃在濟南培育從火箭、衛星研制運營,到載核、發射,再到衛星數據應用、科普教育等的全產業鏈條。
“風口”之下,更多入局者,更多競爭者
近兩年來,濟南市正在以濟南高新區為主戰場,加快空天信息產業布局。山東產研院、國科中心的努力構成了這一布局的重要部分。越來越多的入局者看到了“風口”:空天信息產業應用場景廣泛,商業化空間大。
當然,“風口”行業也意味著競爭激烈。
去年年初,國家發改委首次將“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全國各地開始布局衛星互聯網產業鏈,鴻雁星座、行云工程、虹云工程、天象星座等低軌通信衛星星座計劃已經發布。
放眼全國,以江、浙、滬為代表的經濟發達省份,均提出將空天信息產業作為“十四五”期間的重要行動計劃。上海市判斷空天信息產業發展將呈指數級增長;江蘇省將發展大數據+、信息技術應用、5G、工業互聯網等與空天信息產業緊密相連的重點產業鏈;而浙江杭州在逐步構建云計算、數據智能、城市大腦等與空天信息共生、共榮、共享的產業生態體系。
布局空天信息產業,濟南高新區最終的落腳點在其對創新創業的支撐力上。正如雷斌所言,“我們可以把空天信息產業理解為創新的基礎設施,因此我們的部署不僅僅要看發射了多少顆衛星,這些衛星能夠帶來多少經濟效益,而是更看重它能夠為我們創新創業的服務帶來怎樣的支撐能力。”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衛星 空天 信息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