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陳啟杰)小廁所、大民生。“廁所革命”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環境的改善,更關系到國民素質提升、社會文明進步。目前城區、農村、景區的公廁建得漂漂亮亮,而且有專人打掃、看護。但是,鄉鎮鎮級公廁的建設卻成了被人遺忘的角落。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海南省委會主委康耀紅指出,鄉鎮鎮級公廁主要存在缺乏規劃,布局不合理,沒有根據目前集鎮的人口稠密度來建設;布局跟不上發展需求,沒有把城鎮公共廁所納入“廁所革命”范疇,“如廁”難求,鄉鎮公共廁所的供需矛盾越來越大。
康耀紅建議,在編制村鎮和村莊規劃時,應統籌考慮村鎮發展、人口流動特點、群眾需求等因素,對鄉鎮公共廁所進行合理布局,預留公共廁所建設用地。新建鄉鎮公共廁所應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一體化統籌推進,同步規劃、建設。
康耀紅建議,明確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的資金保障機制,切實解決好鄉鎮公共廁所建設和日常維護、人員保潔的費用來源等問題,保障鄉鎮公共廁所“建而有管”“建而能用”;建立鄉鎮公共廁所長效管理制度,一方面要組織專門隊伍加強設施的檢查、維修,確保完好使用,另一方面要通過設立公益性崗位等辦法健全保潔員隊伍,落實保潔員責任制,強化日常考核監督,結合鄉鎮衛生情況大檢查工作,將公廁檢查列入考核,加大督查力度。加大宣傳力度。另外,在改造廁所時,融入文化元素,打造精品示范點;大力宣傳人獸共患的疾病與寄生蟲疾病的傳播來源,轉變群眾的思想觀念,引導村民文明如廁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