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北京冬奧會場館如何節水?
——訪全國政協委員沈瑾
距離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冬奧會場館如何來節水呢?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冬奧會組委會規劃建設部副部長沈瑾向記者講述了冬奧會場館節水的秘訣。
“早在北京冬奧會申辦之初,社會上有一個很重要的反對理由就是水資源利用。冬奧會需要建大規模的雪場,造雪需要大量的水資源,而張承地區水資源又極其貧乏,很多人認為在水資源貧乏地區舉辦冬奧會有悖常理。”沈瑾說。
據沈瑾介紹,北京冬奧會雪上項目比賽主要設在延慶和崇禮山區,這兩個地區獨特的氣候條件造成有較多的天然降雪,非常適合冬季項目比賽。
“另外,從全球范圍雪上項目舉辦情況看,為保障比賽用雪質量,國際重大賽事基本采用人工造雪。對此,延慶賽區和張家口賽區也做了充分的人工造雪能力完全能夠滿足所有比賽需要。”
那么,人工造雪會不會影響當地的環境生態和居民用水?
“我國政府、北京和張家口市政府歷來重視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與利用。北京和張家口的節水、水資源綜合利用居國內領先水平。”沈瑾說。
來自北京市水務局的數據表明,張家口居民生活用水不會因為造雪受到影響。尤其是張家口市已經實施云州水庫調水工程,該工程自建成以來,已向崇禮區累計調水521.6萬立方米,有效減少了崇禮區地下水開采量,防止地下水降低。
沈瑾還特別強調的是,滑雪場優先利用收集貯存的天然降水、地表徑流等作為人工造雪水源。除賽時造雪用水需要地表水進行補充外,賽后運營造雪用水利用調蓄設施存蓄等措施實現融雪水、再生水、雨水循環利用。
“我們經過調查發現,冬奧會場館周邊一年四季有很多泉眼地表徑流,這意味著每個雪季融化的雪水還可以再利用。北京城建院市政團隊做的研究分析顯示,每年可利用的水資源大致有74萬立方米,而整個場館群的造雪和灌溉的需求大概是25萬立方米。為此專門在古楊樹場館修建多個水池,實現對賽區內自然降水的有效收集和利用,完全滿足日常用水需求。”沈瑾介紹說。
更值得一提的是,賽場的人工造雪系統采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高效節水人工造雪設備和智能化造雪系統,造雪機選用目前全球出雪量最大的全自動低溫造雪機,能夠根據外界環境動態保持最佳造雪效率,節約用水。通過對氣象等情況的實時監測,選擇最適宜的條件下啟動造雪機,避免造雪水資源浪費。
而在造雪方面也采用最新技術,符合最高環保標準,雪融化后將有利于當地地下水回補和植被恢復生長,不會導致水污染。
“我們還通過制定賽區供水安全保障、污水處理、節約用水等措施,提升賽區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利用調蓄存蓄等措施,實現非傳統水資源循環利用。”沈瑾說。
編輯:秦云
關鍵詞:冬奧會場館 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