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游>資訊
清明小長假“補償式出游”需求強勁
本報記者 劉圓圓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2021年春節“就地過年”的人們,因返鄉、祭掃、踏青、懷古紛紛走出家門,出游需求在這個清明小長假得到充分釋放。多家旅游平臺發布的數據顯示,清明節3天假期國內出游人次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鄉村游、紅色游、文博游等細分市場正在成為人們出游的主旋律。
鄉村祭掃+踏青
家住上海中心城區的楊菲,在清明節一家四口到青浦區的公墓祭掃后,并沒有像往年那樣立刻返回,而是在青浦區預訂了一處鄉村民宿,整個清明假期在民宿休憩或到周邊郊野公園賞花。
像楊菲這樣將祭掃與踏青結合起來的人不在少數,這也讓鄉村游、郊野游、賞花游等以親近自然為特征的旅游休閑活動在這個清明假期明顯升溫。
途家平臺民宿預訂量較2020年同期增長35倍多,鄉村民宿預訂量占總預訂量的比例超過60%。驢媽媽旅游網平臺稱,入住鄉村田野、山水景觀以及海濱等特色酒店和民宿再搭配從容的休憩方式最受歡迎。
今年清明節假期,踏青游、近郊游、鄉村游、自駕游等需求加速釋放。中國旅游研究院調查顯示,57.0%的游客參與踏青郊游,32.5%的游客體驗游園賞花,自駕游客占比60.0%。
驢媽媽旅游網首席執行官鄒慶齡分析,今年清明節假期周邊游呈現慢節奏、深度互動、文化體驗、品質享受等特點。該平臺上,選擇行程相對從容的3天2晚旅游產品,以及中高端特色線路、酒店等的游客占比較2019年明顯提升。
紅色旅游成亮點
今年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清明假期參加紅色旅游緬懷革命先烈也是眾多居民的選擇。不少紅色游景區推出“紅色主題游”+“歷史人文游”+“秀美山水游”的組合線路,受到游客青睞。
來自同程旅行的機票大數據顯示,上海、北京、南昌、遵義、井岡山、延安等位列紅色旅游目的地前十名。
“幾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一首《回延安》凝聚著人們對延安的無比向往和對寶塔山的深深仰慕。位于延安城中心的寶塔山,也成為革命圣地延安的標志和象征。
“寶塔山融歷史文物和革命遺址為一脈,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為一體。登臨其上,圣地景色盡收眼底,高原風光一覽無余?!眮碜院颖钡氖挿迕看蔚窖影?,只要時間允許都會登一下寶塔山,這個假期,他特意帶著兒子接受紅色的洗禮。他說:“只有登上了寶塔山,才算是真正到了延安?!?/p>
據延安文旅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每年從4月清明小長假開始,延安各紅色景區游客開始增多,成為旅游旺季,一直持續至10月國慶長假,今年是建黨100周年,紅色旅游的趨勢更為突出。據悉,假日期間,延安革命紀念館單日接待量最高達6561人次,棗園和寶塔山的單日接待量也分別達到4463人次和2470人次。
在重慶,多個紅色旅游景區開展的清明祭英烈活動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緬懷革命先烈,重溫紅巖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其中,江津區依托聶榮臻元帥陳列館、聶榮臻故居等紅色資源,開展了“緬懷先輩 重溫黨史”清明追思活動等,全區共接待游客40.34萬人次;北碚區依托王樸烈士陵園、張自忠烈士陵園、西南局歷史陳列展一期、復旦大學舊址等名人故居、烈士陵園,吸引游客23.21萬人次,與2019年相比同比增長3.71%。此外,歌樂山烈士陵園、紅巖革命紀念館、楊闇公故里景區分別接待游客7.3萬、1.9萬、1.4萬人次。
隨著年輕一代成為旅游的主力軍,也讓紅色旅游呈現年輕化的新特征。同程旅行相關負責人分析,年齡在20歲至39歲的游客,占紅色旅游整體游客的57.3%,若再加上中小學生的占比,我國青少年和青年人群體,已經成為紅色旅游的“主力軍”。紅色旅游客群正呈現年輕化和親子化特征,眾多家長帶著孩子“寓教于游”。
文博游持續升溫
除了祭掃、緬懷,還有不少人懷古。尤其是近日三星堆集中“上新”,助推了文博游升溫。
據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消息,清明小長假首日博物館參觀人數突破1.5萬人,游客中心及展館前排起數百米“長龍”。次日,游客量再度刷新,達到了近2萬人次。三星堆遺址的考古重大發現,引發了清明節假期一場“考古旅游熱”。
除了三星堆,年初走紅于社交媒體的一場表演——《唐宮夜宴》,也讓河南在小長假期間脫穎而出。14位來自鄭州歌舞劇院的青年舞蹈演員身著唐代侍女服飾,在5G+AR技術的協助下,呈現了一場俏皮的中國古典舞表演,讓觀眾感受到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創碰撞的魅力。受《唐宮夜宴》現象啟發,河南文旅也趁熱打鐵,在這個清明小長假聯合鄭州、洛陽、開封的30多家景區、旅行社、酒店代表與多位專家學者,推出了“唐宮小姐姐帶你游河南”的系列文旅線路。包括唐宮小姐姐“穿越”洛陽應天門、登封觀星臺、清明上河園等,在宣傳視頻中,一群“唐朝胖妞兒”從河南博物院里“復活”,上演了精彩的“博物館奇妙夜”。河南博物院官方淘寶店也順勢推出了唐宮夜宴版仕女樂隊系列盲盒等,各種文創產品頻繁“出世”,并深受游客追捧。河南多家酒店負責人也表示正在思考如何在酒店環境打造、接待服務、客房布置等環節融入“唐宮小姐姐”文化元素。
其實近些年,隨著《如果國寶會說話》《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等文博相關科普節目的播出,大眾對文博類旅游產品已然越來越感興趣,需求越來越多。但不管是“文博游”,還是“考古游”,除了邁出營銷推廣的第一步,吸引到了足夠多的流量和關注外,還要創新參與形式,平衡好知識性和趣味性,避免讓觀眾走馬觀花。
旺盛的清明節假期旅游消費無疑為市場進一步復蘇和振興注入“強心劑”。從全年來看,中國旅游研究院近日發布預測,2021年我國國內旅游人數41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3.3萬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2%和48%。人們的旅游目的地轉向國內游、本地游,旅游方式轉向家庭游、定制游,旅游偏好轉向度假休閑、深度體驗,這三個趨勢更加明顯。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旅游 紅色 游客 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