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宏觀 金融 行業 國企 民企 人物 新資訊

首頁>經濟>宏觀

應對核心領域的成本壓力,要堅持未雨綢繆

2021年04月20日 09:20  |  作者:崔呂萍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眼下看,助力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要的大宗商品,其價格上漲已推升了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成本,這一趨勢或將延續至二季度。”作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長期觀察者,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產品中心總經理張云勇得出這一結論。

這一結論,與另一位產業觀察者的建模分析結果也高度一致。

近期,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和他的團隊測算了分行業進口對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的影響權重,以衡量輸入型通脹風險的高低。

“根據國家統計局說明,PPI出廠價格指數的中類、大類權數主要根據工業統計中分行業的銷售產值計算所得。據此,我們估算各行業的權重,計算機通信權重最高,為9.65%;隨后依次為化學制造、汽車制造、農副食品加工、黑色金屬加工、非金屬礦物品等。”

魯政委也給出了特殊說明——去年底以來,全球芯片短缺導致制造商密集漲價,但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PPI價格同比卻相對平穩,尚未形成明顯的輸入型通脹壓力。

“究其原因,我們認為,2018年以來,芯片成為中美貿易戰的主戰場之一。為緩解美國對我國芯片技術‘卡脖子’壓力,我國通過各種方式降低對美芯片進口的依賴度。數據顯示,集成電路進口數量與國內產量之比已由2018年10月的262.8%下降至2020年10月的177.7%,進口依賴度持續下行。同時,在當時中美科技戰陰云籠罩的背景下,中國企業曾加緊采購并增加了芯片庫存。此外,考慮到消費電子公司和芯片供應商簽訂的是長期合同,因此芯片價格上漲對終端電子消費品價格傳導存在一定的時滯。”魯政委這樣表示。

在張云勇看來,我們應時刻堅持未雨綢繆:“一些創新場景可能會因為元器件短缺導致成本增加,甚至影響落地或規模化推廣。‘十四五’規劃中提到的新基建項目正在啟動中,為了滿足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所帶來的需求,在規模和容量上通常具有超前性,需要具備與項目長周期所匹配的穩定運行能力及與時俱進的安全保障能力,這就要求,補齊和延伸產業鏈將成為近期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

編輯:秦云

關鍵詞:成本 芯片 未雨綢繆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播放永久免费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道不卡 |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婷婷 |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 无遮挡粉嫩小泬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