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戲劇
倪惠英等廣東名家:粵劇曲藝是粵港澳三地同胞的精神家園
中新社廣州4月19日電 (朱族英)郭鳳女、蔣文端、麥子杰、梁山山、林偉棟等多位粵劇名家、流行歌手19日同臺演繹《一橋飛架伶仃洋》《西廂記》《嶺南醒獅》等粵曲經典及創新微粵曲佳作。廣東粵劇促進會會長、著名表演藝術家倪惠英說,粵劇曲藝對于三地同胞而言是一個精神家園,年輕人坐進劇場觀賞粵劇,會觸摸到民族的靈魂、一種文化的DNA。
“大灣區、大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粵劇曲藝交流活動暨全球微粵曲大賽第三屆作品創作賽啟動儀式”當天在位于廣州市荔灣區的粵劇藝術博物館舉行。多位粵劇表演藝術家一同探討曲藝傳承與發展。
倪惠英從藝逾50年,近年來正整理編纂《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已出版第一卷《唱念卷》。她介紹說,編纂團隊是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多地的粵劇工作者,希望《粵劇表演藝術大全》能夠把粵劇的獨特性留在這里,讓后輩們,尤其是大灣區的年輕人能夠從中找到“祖宗”,也便于后人研究、傳承與發展。
倪惠英說:“我們劇團這幾十年來在粵港澳三地有許多演出,香港也開設了不少粵劇培訓班。傳統文化中,粵劇曲藝對于我們三地人而言,是一種精神家園,也是民族血脈。我們在和三地的年輕人交流當中都會說到,當你坐進劇場觀看粵劇時,你會觸摸到民族的靈魂,這就是一種文化的DNA。”
廣東省曲藝家協會主席、中國舞臺藝術最高獎“文華獎”獲得者梁玉嶸是星腔第四代傳人,她分享了粵曲音樂劇《小明星》的創新嘗試之路。梁玉嶸希望將這部粵曲音樂劇能夠在大灣區“9+2”城市進行巡演。“希望讓更多年輕人喜歡粵曲,從而推動粵曲不斷創新,成為普通老百姓都喜愛的雅俗共賞的一種高雅藝術。”
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獲獎者歐凱明透露,劇團每年都會在粵港澳大灣區各地演出,他也到華南理工大學、澳門大學等高校開展戲曲藝術講座,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其中。“粵劇《秦王孟姜》更是由香港粵劇編劇執筆,廣州紅豆粵劇團全力打造,這也是中國傳統戲曲文化一次深度的‘粵港澳大灣區合作’范例。”(完)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粵劇 曲藝 粵港澳 大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