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yè)>資訊
用土話方言授課 用手機出診把脈
劍河農技培訓接地氣貴州凱里學院教授為劍河縣岑松鎮(zhèn)報谷村村民授課。 資料圖
日前,在貴州省劍河縣岑松鎮(zhèn)報谷村,來自貴州凱里學院、劍河縣農業(yè)農村局、縣科技服務中心的專家教授為該村村民開展了生動詳細的農業(yè)技術培訓。
“張博士,快幫我看看這些辣椒苗怎么了?”在報谷村活動室前,村民萬空伍抓緊把去年拍的手機照片遞到凱里學院教授張亭柱手中提問道。
當張柱亭為萬空伍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后,隨即又有村民提出了新的問題。一時間,在活動室前的院子里,80多張求技若饑的面孔爭先恐后地提問讓培訓課堂尤為活躍。
據(jù)悉,此次是凱里學院博士、教授首次來到岑松鎮(zhèn)進行授課指導,除凱里學院教授張柱亭以外,前來的還有來自縣農業(yè)局張秀橋和縣科技服務中心蒲祖鋒2位專家。
專家們分別就辣椒栽培、蜜蜂養(yǎng)殖和水稻育秧過程中的技術要領進行了詳細講解,同時還設置問答環(huán)節(jié),解答村民們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癥”,正契合當前春播春種技術需求。
課堂上,專家們用土話、方言授課,讓培訓更接地氣,現(xiàn)場座無虛席。培訓結束后,技術服務卻不斷線,專家們通過已開通的遠程技術服務“直連線”給農民提供技術服務,打通農技專家服務三農的“最后一公里”。
“困擾我很久的辣椒種植難題終于得到解決,更為便捷的是,以后通過手機就能請張教授出診把脈啦!”參加完為期1天的培訓后,該村致富帶頭人劉剛滿意地說。
據(jù)村黨支部書記劉躍金介紹,在2014年之前,村干部動員群眾進行培訓要么勉為其難接受,要么干脆拒絕,生怕耽誤了農活。后來,經過支部商議,決定讓黨員和村干部先上,樹立示范標桿。
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和線上綜合培訓,培育了像劉剛這樣的一批“土專家”,看到這些“先行者”在村里種櫻桃、養(yǎng)蜜蜂,風生水起后,村民再也按捺不住,主動要求培訓,大家的思想開始由“要我培訓”到“我要培訓”轉變,村里的產業(yè)如雨后春筍般往上“冒”。
近年來,岑松鎮(zhèn)依托省、州、縣科技部門幫扶優(yōu)勢資源,把技能培訓作為產業(yè)發(fā)展的助推器,以報谷村作為示范點,通過“黨支部+技術人才+基地+農戶”方式發(fā)展瑪瑙櫻桃120畝、八月瓜10余畝、蜜蜂100箱,引導群眾種植精品辣椒50余畝、高產水稻300余畝。隨著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帶動農民在家門口就業(yè),吸引年輕人回流,駛入了鄉(xiāng)村振興“快車道”。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培訓 農技 接地 地氣 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