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宏觀 金融 行業 國企 民企 人物 新資訊

首頁>經濟>資訊

基建多新才算新?您說了算!

2021年04月27日 09:09  |  作者:崔呂萍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4月27日電(記者 崔呂萍)20世紀90年代初,即便是工作日,北京城里的交通也不似今天這般擁堵。但那時,從最繁華的王府井商業區開車到首都機場,全程不到30公里的路要開3個小時。有了京承高速之后,在不堵車的時刻,這段路用時約45分鐘。

20世紀90年代中期,托人拉關系,花掉5000塊錢(相當于那時一個職工一年收入),一些家庭擁有了座機電話。和今天交換聯系方式時的稀松平常不同,當年把自己家的電話號碼通過傳呼機發給朋友,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

“山東是基礎設施建設大省,也是基礎設施建設強省。我還記得,20世紀80年代初,我從山東到北京,說是坐火車,有一次我站了一晚上,到天津站才有人下車,我混上個座兒。那趟車至少開了8、9個小時。可這次我們從北京來濟南,坐高鐵不到兩小時就到了。”從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專題調研組組長,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的話里,我們聽出了欣慰。

傳統基建肉眼可見,新基建如何讓百姓更有獲得感?

“我們這代人從參加工作到現在,一輩子都在搞基本建設,但我們搞的還是傳統基建,電廠、煤礦、鐵路、公路等。可以說,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百姓越來越有獲得感、幸福感,基建發揮了重要作用。過去,一周7天,電力供應是停3開4,老百姓盼的就是多建電廠;火車慢,大家就希望它能快點。現在看,這些訴求都得到了滿足。這次調研,我覺得大家談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就要看它的應用場景,因為新基建不像老基建那樣,直觀感受很強烈。我們要說清楚,它們新在哪里,對百姓生活的保障如何體現。”座談會上筆記不停,調研路上邊聽邊問,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原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會生在找答案。

一家做數據儲存的企業說,企業花大價錢為數據存儲設備“降溫”,就怕斷線哪怕1秒鐘。斷線1秒,金融系統有可能癱瘓、共享單車的碼可能掃不開、遠程手術會出意外、無人駕駛汽車會發生交通事故。

“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反向來看新基建的作用,它要托舉著社會更高更快發展,要讓大家有獲得感。換句話說,它有它的使命!只有把這些問題想清楚了,我們就會甘心情愿為新基建埋頭苦干。”王會生“抽絲剝繭”。

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突出的就是個新字。

新到什么程度?衛星互聯網了解一下。

衛星,以往我們對它的認知,就是定位。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將衛星互聯網列入我國新型基礎設施的范圍。

“衛星互聯網,其優點是可以彌補地面蜂窩網絡無法覆蓋的區域,比如海洋沙漠,但這種彌補也有代價,比如衛星‘基站’的建設成本高于地面基站,平均要高出10倍,同時它畢竟離我們有4000公里那么遠,而地面基站,離我們最近的可能不到400米。距離產生美,但距離消耗了速度,衛星‘基站’的速度比5G差一個量級,相當于4G水平。另外,建立一張相對完整的衛星互聯網,需要5萬顆衛星,要實現這一數量,至少還需要8-10年。”談及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集團有限公司產品中心總經理張云勇這樣表示。

在張云勇看來,衛星發展是個既古老又現代的話題,在萬物互聯時代,衛星互聯網值得嘗試,但它無法替代地面網絡,兩者要互相促進,相得益彰。

鐵路、鐵路,沒鐵不行,只有鐵也不行。

中國高鐵天下揚名。而在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黨委書記孟鳳朝看來,中國鐵路的發展同樣經歷了由慢向快逐步前進的過程。

這些年來,高速鐵路的發展已經和智能化結為了一體,從通信信號接入到大數據應用,再到新一代人工智能制造系統逐步被引入到鐵路工程建設領域,在發展鐵路工程智能建造技術方面,中國是實踐者,更是引領者。

一個時代的基礎設施,有著其鮮明的時代使命。現在大家喜歡說老基建和新基建,孟鳳朝則認為,新老基建不是“斷代史”,“比如說在修傳統鐵路時,我們會在鐵軌旁鋪一條電纜,便于未來使用。原來鋪的現在已經發揮了作用,現在還在做這樣的工作。歸根到底,是需求推動了基礎設施的更新換代,而更新換代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現實的需求。”孟鳳朝這樣說。

編輯:秦云

關鍵詞:基建 衛星 基礎設施 鐵路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大线蕉香港三级 | 中文字幕欧美在线不卡二区 | 在线国产精品看片 |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 亚洲女人自熨在线视频 | 亚洲第一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