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鄉村振興 美麗鄉村 農業科技 精準扶貧 三農人物 品牌興農

首頁>農業>資訊

中德農業示范園:融合創新花兒紅

2021年04月27日 15:33  |  作者:彭瑤 陳兵 呂珂昕  |  來源:農民日報
分享到: 

中德農業示范園:融合創新花兒紅

2021年2月,德國企業捐贈的拖拉機配套寬幅噴藥機,在中德農業示范園里進行植保作業。 龐建兵 攝

四月春深,沃野如碧。田里的大麥小麥節節拔穗,成片的油菜花開出一片金色海洋。

這里是位于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的黃海農場,也是中德作物生產與農業技術示范園落地開花的地方。2014年,李克強總理訪問德國,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發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共塑創新》。其中,為進一步深化兩國農業互利合作,雙方決定實施“中德農業現代化種植示范農場”項目。2015年,在中德兩國農業部門的支持和指導下,中德作物生產與農業技術示范園(以下簡稱“中德農業示范園”)成功落戶江蘇農墾黃海農場。

作為中國與歐洲發達國家之間最大的農業合作項目,德國政府為項目注資700萬歐元,委派兩名德國專家常駐園區負責項目運作,9家德國跨國農業農機企業無償為項目提供1000多萬元農機設備、農業投入品及技術支持,黃海農場則為項目提供166公頃耕地和相關生產資料及人員,配套設施累計投資約8000萬元。經過6年的高效運作,中德農業示范園在促進技術融合創新、完善農業培訓體系、搭建產業合作平臺等方面作出諸多有益探索,階段性成果顯著,為農業國際合作提供了新經驗、新樣本。

  

互學互鑒,中德農機農藝技術深度融合


六年來,中德農業示范園加大德國現代農業先進理念、先進技術、先進裝備的試驗示范,加深中德兩國農機農藝技術的融合創新,在“精準、生態、增產節約”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德國的技術裝備先進,但也必須與我們的土壤、氣候等實際情況相結合,做出適應性改造,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成效。”中德農業示范園中方主任陳守軍說。

走進中德農業示范園的農機庫,一臺臺堪稱“巨無霸”的大型德國拖拉機、收割機、播種機、整地機靜靜矗立,威武霸氣。

“這臺是是德國科樂收260馬力的拖拉機,可以勝任各種特殊農機作業,作業效率是普通拖拉機的2-3倍,節約油耗約20%-30%。”中德農業示范園中方副主任何彥平介紹說,這些設備在德國的工作效率很高,但由于江淮地區氣候、土壤條件與德國存在顯著差異,一開始引進到中德農業示范園時的適應性并不好。“德國以其先進旱作技術與裝備聞名全球,但他們的大馬力農機在我們的水田里整地時會陷下去,無法順利開展作業。”

圍繞項目初期產生的問題,中德雙方專家舉辦多輪項目研討會,通過對德國農機農藝進行適應性改造和創新耕作模式,有效解決了問題,并形成了一大批可復制、可示范的新技術和新成果。

陳守軍介紹說,最典型的是中德農業示范園創新的稻麥(油)水旱輪作保護性耕作新技術,將傳統水田整地改為旱整旱平,充分發揮了德國大馬力農機的高速節能作業優勢,節省了用水和作業費用,提高了作業效率。此外,通過稻麥化肥一次性精準側位深施減量等技術創新示范,也達到“一控兩減”的可持續發展要求。

截至目前,示范園已累計組織實施試驗示范項目30多項,在《現代農業科技》等國內外主流媒體期刊上發表學術研究論文10余篇,完成《作物栽培綠皮書》等重要項目成果。先后實現千畝水稻旱整擺栽1630斤/畝,百畝小麥免耕直播1376斤/畝。2019年,示范園的綠色超高產栽培技術攻關田塊通過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組織的專家組實產測產驗收,水稻獲得2117.8斤/畝,創江蘇省機插水稻新紀錄。

“中國農業的發展潛力很大,無論是在減肥減藥方面,還是在條田合并方面。”中德農業示范園項目德方負責人艾嚴斐(Alejandro Figueroa)說,中德兩國的農機農藝技術可以相互補充,未來合作潛力巨大。

  

聯合培養,打造“雙元”新型職業農民


推進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是加強職業農民的培養。德國以“雙元制”為核心的農業職業教育體系,為農業輸送了大量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的高素質農業勞動者,走出一條務實高效的職業農民培養道路。六年來,中德農業示范園學習借鑒“雙元制”培訓模式,培育了大批現代新型農民。

“‘雙元制’培訓模式與我們傳統大學課程學習的不同之處在于強調實踐性,要在高校和企業兩個地點學習,學做交替進行。”何彥平向記者介紹說,“雙元制”職業培訓就是校企雙方深度合作,讓學生一入學就成長在企業的氛圍中,畢業一上崗就成為企業能用得上的專業技術人才。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德國農民的職業自豪感和對土壤的保護理念。他們熱愛自己的職業,經常以自己農民的身份為傲;他們也熱愛賴以維生的土地,在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注意土壤保護。”中德農業示范園項目助理劉天星告訴記者,他曾前往德國進行為期7個月的學習,其中2個月在學校學習,5個月在農場實踐。

“‘雙元制’教育是非常獨特的。1988-1990年,我也曾在不同的農場實習,每天的工作內容包括擠奶、喂牛、整地、播種等,還在農場當過拖拉機司機。這樣的實習經歷,讓我在工作之前就獲得了很多經驗。”艾嚴斐告訴記者。

根據項目發展需要,中德農業示范園通過開展“私人訂制”式培訓,打造了一支善管理、會培訓、懂農機、精農藝的高端農業人才隊伍,成功培養出像劉天星這樣的多名骨干項目助理和項目培訓師。

同時,中德農業示范園還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及項目專業技術人員,對墾區及周邊省市農業從業人員進行系統培訓與實踐操練。園區成立以來,已累計舉辦專場培訓班70余次,培訓墾區內外學員1萬余人次。

“我們還借鑒了德國等歐洲國家的農場員工工作模式,結合投資引進的成套德國先進農機具,開辟了153公頃的中德機農一體化推廣區,將員工按農機專業與農田專業一對一搭配,兩人定點負責一套農機具與500-600畝的麥稻管理,相互學習、共同參與農機駕駛應用與農田生產管理,通過這種方式既提高了人員利用率與作業質量,也能提高員工收入。”何彥平告訴記者,目前這項工作正在進行深化試點,為墾區創新生產管理新模式、解決用工緊張提供依據。

此外,依托德方項目執行企業及蘇墾農發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大學、江蘇農林等“政教行企”的資源優勢,中德農業示范園正探索打造“雙元制”人才培訓基地。“我們要學習借鑒德國‘雙元制’培訓體系,把中德農業示范園打造為集教學、實踐、食宿為一體的校企合辦的現代農民‘雙元制’培訓中心,為中國農業高質量發展培養高素質農民。”何彥平說。

  

搭建平臺,助推農機行業轉型升級


2020年10月,中德農業示范園第六屆“田間日”活動采用“5G云在線”方式進行全球直播,并開展“線上、線下”同步互動交流。該“田間日”活動重點展示了來自德歐企業的機械作業以及示范園的試驗示范成果,共設立了11個田間參觀站點,包括水稻大顆粒一次性根區減量施肥試驗、優質水稻新品種與大馬力農機旱整機插高效作業創新模式展示;旱直播水稻高產種植、植保藥窗以及巴斯夫、拜耳環保植保產品展示;條田合并試驗與小麥苗情現場展示等。

“田間日活動吸引了很多地方官員和中國企業來參觀學習,借此機會,公司可以展示自己的設備和技術,相互交流互換信息。”德國科樂收公司中國區首席營銷官兼亞非區市場部總裁西蒙(JuergenSi?mon)告訴記者,科樂收公司的產品于20世紀80年代就進入中國市場,2008年設立北京辦公室,主要市場集中在東北三省、內蒙古和山東等地。

2019年6月,科樂收公司與黃海農場簽署相關文件,共同開展關鍵農機裝備前沿技術研究示范與改進,充分發揮雙方優勢,共同探索智能農機及管理軟件系統在中國智慧農業中的應用,實現功能互補、合作共贏。

“與黃海農場的合作是我們參與中德農業示范園項目的一個直接成果。通過項目,我們得以了解黃海農場為代表的江淮地區的農業生產環境,熟悉了更多的中國種植技術、不同類型的土壤以及農場,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收益。”西蒙說。

“借中德農業示范園這個平臺,我們希望能引進德國的先進技術,也會考慮與德國企業開展合資等深度合作。”江蘇悅達智能農業裝備有限公司是國內拖拉機行業的佼佼者,產品出口英國、法國、烏克蘭、俄羅斯等多個國家,公司總經理王滌成這段時間正在中德農業示范園深度調研考察,“如果能夠合作成功,這有利于中國本土企業加快產業迭代升級,也有利于德國企業開拓中國市場,將是雙贏的選擇。”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農業 示范 中德 德國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最新系列国产专区亚洲 |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视频 | 亚洲欧美在线看h | 亚洲妇女自偷自偷在线播放 |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国产精品 | 伊人久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