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今日要聞

14.1178億!中國人口這些變化與你我有關

2021年05月12日 15:25  |  來源:央視網
分享到: 

央視網消息:14.1178億!這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得出的最新全國總人口數,占到全球總人口的18%左右,我國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除了人口總量以外,我國在人口質量、性別構成、年齡構成等多個方面,也呈現出新的變化。作為14.1億分之一,每一個變化都與你我有關。

點擊進入下一頁

從13億到14億!增速放緩 但仍保持平穩增長

2020年,我國總人口達到14.1178億人。過去十年,我國人口實現了從13億人到14億人的跨越,人口總量增加了7206萬人,比2010年增長了5.38%,年均增長0.53%,略低于上一個十年0.57%的平均增長率。

有文化!人口素質不斷提高

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836萬人,占到我國總人口的15.47%。與2010年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15467人,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到2.67%。

性別結構改善 家庭規模繼續縮小

男性人口占51.24%,女性人口占48.76%。總人口的男女性別比為105.07,與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為111.3,較2010年下降6.8,逐漸趨向正常水平。受此影響,家庭規模也呈現出新變化。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 寧吉喆: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減少0.48人。家庭戶規模繼續縮小,主要是受我國人口流動日趨頻繁,和住房條件改善年輕人婚后獨立居住等因素的影響。

點擊進入下一頁

少兒人口增加 老齡化程度加深

“一老一小”兩個人群的數據與2010年相比,0到14歲上升了1.35個百分點,15到59歲下降了6.79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則上升了5.44個百分點。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 寧吉喆:我國少兒人口比重回升反映了生育政策調整取得積極成效。同時,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未來一段時期將持續面臨人口長期發展的壓力。

人口流動依然活躍 集聚效應顯現

2020年,人戶分離的人口達到4.93億人,約占總人口的35%。其中流動人口3.76億人,十年間增長了將近70%。

從地區分布看,與2010年相比,東部地區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個百分點,中部地區下降0.79個百分點,西部地區上升0.22個百分點,東北地區下降1.20個百分點。人口向經濟發達區域、城市群進一步集聚。

城鎮常住人口持續增加 城鎮化率提高

城鎮人口比重持續攀升。早在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時,5.8億中國人中有5億生活在農村,到2010年近一半人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2020年這一數據達到63.89%。

人口普查的相關數據與民生福祉息息相關,增速放緩是否意味著人口紅利已不再?人口老齡化我們又該如何應對?針對這些熱點問題,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一一作出回應。

人口增長放緩 是否意味人口零增長將提前到來?

針對人口增速放緩的問題,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這是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主要原因是育齡婦女特別是生育旺盛期婦女數量的持續下降,還有人們生育時間的推遲,以及生育、養育成本的提高等。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這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結果,也是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普遍面臨的問題。

點擊進入下一頁

寧吉喆表示,我國人口基數大,目前育齡婦女還有3億多人,再加上 “單獨二孩”“全面兩孩”等政策實施,以及人口預期壽命持續提高,這些積極因素還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發揮作用,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人口總量會保持在14億人以上。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 寧吉喆: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也明確提出,要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的成本,釋放生育政策的潛力。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有關調查,我國育齡婦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數為1.8,只要做好相應的支持措施,實際存在的生育潛力就能發揮出來。

人口老齡化趨勢如何應對?

當前,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達到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3.50%。16個省份的65歲及以上人口超過500萬人,其中6個省份的老年人口超過1000萬人。寧吉喆表示,人口老齡化是今后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這既是挑戰,也存在機遇。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 寧吉喆:人口老齡化促進了“銀發經濟”的發展,擴大了老年產品和服務的消費,還有利于推動技術進步,這都帶來一些新的機遇。

人口紅利是否依然存在?

目前,全國人口的平均年齡為38.8歲,總的來看依然年富力強。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雖然比十年前減少了4000多萬人,但總量仍有8.8億人,并且受教育水平不斷提升,勞動力人口資源仍然充沛。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統計局總統計師 曾玉平:人口紅利也依然存在,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隨著人口素質的提高,人口紅利逐步向人才紅利轉變。

近年來,面對人口結構轉變帶來的挑戰,我國已經未雨綢繆積極應對,出臺更有針對性的舉措,促進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點擊進入下一頁

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已達到18.70%,老年人口規模龐大、老齡化進程加快。這與2016年出臺的《國家人口發展規劃》中的判斷完全一致。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張許穎:十八大以后,我們的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格局一直在發生著變化,人口作為發展非常基礎性的因素,它也一直在變化,所以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一系列的戰略安排或政策安排。

2019年,《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公布,從五大方面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人口大省山東建立政府政策扶持、市場化運營的養老新機制,青島市今年實現了全市街道級養老服務中心全覆蓋。

青島西海岸新區長江路街道居民 王柏成:醫護人員隨叫隨到,而且每個月定時來進行健康檢查,非常有利于我們及時了解病人的身體狀況。

此外,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實施,在珠三角地區工作生活的農民工超過了4000萬,這也帶動人口第一大省廣東常住人口數量突破1億2千萬。今年國家加快推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如今在廣州和佛山等地,外地戶籍人口和本地戶籍居民可以一樣享受住房保障租賃補貼。

廣東省佛山市新市民 魯詩:感覺政府出臺這些政策是對我們的一種認可、一種接納。

點擊進入下一頁

從近年來我國人口發展變化的趨勢看,今后的人口增速將繼續放緩。但與此同時,徹底打贏脫貧攻堅戰、大力發展高等教育使得人口文盲率從2010年的4.08%下降到2.67%,大學文化程度人數幾乎翻番增加,這都為未來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支撐。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段成榮:最重要的競爭力是來自哪?是來自人,來自人才,所以總書記講人才資源是最重要的。通過提高人力資源的素質水平,我們可以贏得勞動力數量相對減少、人口結構老化帶來的這些挑戰。

“大國點名,沒你不行”,新時代建功立業同樣沒你不行!從全國超過2億人具有大學文化程度,到全國人口平均年齡為38.8歲,這些變化讓人眼前一亮。當人口素質越來越高,中國高質量發展就越來越有底氣,有年富力強的人口就有年富力強的中國。我們每個人都是14億多人口當中的一員,都是勇毅而篤行的奮斗者,激揚權利和尊嚴,激發斗志與創造力,在這個孕育無限可能的新時代,用雙手書寫出彩人生,用不懈的奮斗精神開啟新征程。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人口 國人 全國 變化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最新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看片国产日韩欧美亚洲 | 一区二区三区四亚洲 | 亚洲国产日韩一级精品视频网站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