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深圳市政協七屆一次會議>大會發言

優化深圳安全應急產業布局 為“雙區”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2021年05月13日 10:29 | 作者: 何友添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越是開放越要重視安全,越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安全應急產業是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各類突發事件提供安全防范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處置與救援等專用產品和服務的產業。深圳發展安全應急產業,有基礎、有條件,但也存在一定的短板,需要認真貫徹落實第七次黨代會精神,進一步優化安全應急產業布局、突出深圳特色,做到“戰平結合”,為“雙區”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一、 優先發展深圳的安全應急產業具有重要性和緊迫性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安全應急產業發展。2017年以來國務院辦公廳、工信部及應急管理部等相繼制發《國家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應急產業培育與發展行動計劃(2017-2019年)》和《國家安全產業示范區創建指南(試行)》等政策,大力推進應急產業發展,制訂應急產業發展培育計劃,推動安全應急產業成為國家重要的戰略產業。在國家戰略部署下,深圳應在安全應急產業布局中占據一席之地。

一方面,深圳發展安全應急產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據應急管理部統計,2020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我國1.38億人次受災,直接經濟損失3702.5億元;生產安全事故3.8萬余起,死亡2.74萬余人。尤其是,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我國經濟社會造成重大沖擊,2020年直接經濟損失約3萬億。深圳安全應急管理同樣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深圳實際管理人口約2200萬,經濟活動對外依存度高達110.23%,城市安全風險高度集聚。2020年深圳市生產安全事故307起,死亡264人,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另一方面,深圳對安全應急管理的需求,也賦予了深圳安全應急產業較好的發展機遇,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一是產業培育“有基礎”。深圳生產的安全應急產品種類較多、市場分布廣,邁瑞醫療、大疆、海能達等企業的安全應急產品服務全球市場,龍崗中海信創新產業城為首批國家應急產業示范基地。二是產業生態“有支撐”。5G、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醫療器械等產業全國領先,截至2020年12月底,深圳共建成5G基站4.65萬個,云計算產業規模超過800億元,物聯網產值規模達2981億元。三是產能切換“有效率”。深圳安全應急事件反應高效,政府職能部門與民營企業高度配合,以疫情期口罩供應為例,疫情初期,深圳只有8家口罩生產企業,日產量不到50萬只,僅用了36天,深圳集49家企業之力,將日產口罩數量從50萬只提至1000余萬只,極大地保障了應急物資的供應。

因此,深圳加快安全應急產業發展,不僅具有一定的基礎優勢和產業優勢,同時也是深圳先行示范的需要。優化安全應急產業布局,對于提高城市公共安全基礎水平、進一步完善粵港澳大灣區安全應急保障體系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深圳肩負“雙區”安全健康發展的重要使命,培育深圳新經濟增長點的重要內容。

二、 深圳安全應急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深圳有條件也有能力發展安全應急產業,具有良好的基礎,但目前在產業擴能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表現為三個方面:

(一)長遠政策規劃不足,亟待加強統籌布局。安全應急產業不同于一般的市場產品,目前存在著需求主體不明確,企業開發有效用戶存在較大困難,如產品供需匹配問題突出、產品同類化、企業之間的市場信息閉塞等困難。以疫情防控中的口罩生產為例,由于缺乏規劃引導,導致企業在擴產、轉產中面臨審批備案、檢驗檢測、出口標準以及后續產能過剩等問題。

(二)技術創新空間較大,亟待加強科技布局。國內的應急裝備及系統產品在功能上與國外差距已經不大,但是在產品質量、工藝、人性化設計、使用壽命、使用便捷性、便攜性、標準化、成套化方面與國外還有較大的差距,還存在很大的技術創新和改進空間。安全應急產業起步晚,對核心技術要求較高,哪怕是具有高科技特征的深圳市也同樣面臨著技術研發力量不夠,缺少核心競爭力,專利少等問題。科研平臺體系無法有效支撐產業研發,核心材料、關鍵零部件和高端裝備大量依賴進口。

(三)產業集群優勢不顯著,亟待加強品牌布局。從安全應急產業集群層面看,深圳與周邊的香港、廣州、珠海、東莞、惠州等地沒有形成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集群效應,仍采用單打獨斗的老套路,產業集群效應不顯著。而且,除了龍崗區中海信創新產業城,幾乎沒有龍頭企業可以發揮輻射效應,沒有形成全國知名的著名名牌。

綜上所述,深圳發展安全應急產業存在規劃不足,缺乏龍頭企業、技術創新不足、科研力量缺乏等問題,在支撐全市應急防控體系建設方面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和制約,難以滿足應急防控體系對于智慧化管理、高科技裝備的需求。未來,深圳安全應急管理將致力于實現應急管理大數據治理、促進城市風險實時動態管控、強化城市安全監測預警能力、提升應急指揮和精準救援能力等,要實現這些質的飛躍,必須打鐵還得自身硬,必須優化提升深圳安全應急產業。

三、 深圳發展安全應急產業的對策建議

深圳應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通過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布局,推動深圳市安全應急產業快速集聚發展。

(一)打造產業生態,優化服務體系

政府作為應急產品和服務的主要購買者,本身就是安全應急產業市場主體之一,應依托智庫機構、科研單位、社會團體及行業龍頭企業等廣泛開展安全應急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深圳市安全應急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制定安全應急產業發展規劃,并出臺明確支持安全應急產業發展的政策,精準打造深圳特色的安全應急產業生態,優化產業服務體系。一是發起設立深圳市產業聯盟和協會。發揮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搭建企業之間交流與合作的平臺,統籌協調安全應急產業各方力量,推動深圳市安全應急產業快速集聚以及健康持續發展;二是牽頭或參與建立國際安全應急產業創新聯盟。建立與國外高校、科研機構在安全應急產業領域合作的本地化引進機制和扶持政策,鼓勵國外創新資源與本地安全應急產業創新發展需求開展對接,牽頭或參與建立國際安全應急產業創新聯盟,促進國際先進應急安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三是健全安全應急產業標準體系。鼓勵標準化機構、行業協會、科研機構開展標準、規范的制修訂,打造一批實用性和指導性強的安全應急產業地方標準,通過標準推廣先進適用應急技術與裝備。四是建設安全應急產業公共服務平臺。依托現有社會公共服務資源,發揮安全研究院公益性安全研究機構作用,建設安全應急產業公共服務平臺,規范服務標準,提升服務質量,增強對科技創新、園區建設、產業鏈協同發展等方面的支撐作用。

(二)培育龍頭企業,柔性調控產能

一是培育行業龍頭企業,加強新產品開發和新技術的應用,形成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與品牌的輻射效應。支持華為、大疆、邁瑞、華大基因等綜合型企業發展安全應急產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隱形冠軍”等企業。立足深圳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通信、醫療器械等產業優勢,走產品特色化差異化發展道路,促進安全應急產業與人工智能、物聯網、北斗導航、VR/AR等產業融合發展,爭取在部分優勢領域“異軍突起”。二是培育企業柔性調控產能的能力,統籌好應急產品及其生產線的專用性與可轉換性的協調,根據對應急產品的緊缺程度分類評估,充分考慮日常用品到應急產品的可轉換量,科學估計儲備量。鼓勵企業研發應急和應戰通用物資,加強軍用、民用生產企業合作,利用各自優勢,在保密原則允許范圍內,加強應急裝備的技術交流和生產合作,提升產能利用率。

(三)培育示范基地,優化灣區布局

一是要加強龍崗中海信創新產業城等安全應急產業園建設。全國30個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形成了西部崛起帶、東部發展帶及中部產業鏈接軸“兩帶一軸”的兩業融合總體空間格局。在諸多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基礎上,深圳要結合自身產業特色及發展優勢,融合“兩帶一軸”的空間格局,強化深圳“中心點”建設,堅持與已有示范基地進行錯位發展,立足深圳,輻射粵港澳大灣區,對應全國市場,加快安全應急產業布局,形成“兩帶一軸多中心”版圖,推動安全應急產業發展。二是要大力提升安全應急產業國際博覽會的品牌影響力,以《深圳市加快會展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出臺為契機,整合現有展會資源,通過會展集聚帶動產業集聚,推進產研對接、產需對接、產融對接。三是按照資源共享、政策互惠、優勢互補的原則,在大灣區內開展多層面對接合作,發揮深圳高端制造和技術創新應用的優勢,主動建設成為面向灣區的安全應急技術服務中心和物資保障基地,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安全應急產業的大融合、大發展,為“雙區”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發言者系七屆深圳市政協委員,深圳市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深圳市公平貿易促進署副署長)

編輯:劉乙潼

關鍵詞: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福利片国产精品 | 尤物网亚洲综合在线看黄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 亚洲日韩国产麻豆 | 日韩精品视频久久 | 日本特黄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