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港澳>資訊
探訪中國電影博物館香港電影展廳:留下紀錄,繼續精采
中新社北京5月18日電 題:探訪中國電影博物館香港電影展廳:留下紀錄,繼續精采
作者 周曉航 陳小愿
“我自己承認是電影的忠仆,不惜為它作任何犧牲。”中國電影博物館的香港、澳門地區電影展廳內,香港電影先驅黎民偉1934年在日記中寫下的這句話詮釋了香港電影人對電影的熱愛。
在“5·18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中新社記者走進該展廳,探訪香港電影發展史。
香港電影曾被稱為“東方好萊塢”,它的傳奇由一代代香港影人造就。展廳通過文字、圖片、視頻、實物、場景還原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展現香港百年影史。
自1913年制作第一部故事片起,香港已制作影片一萬余部。香港電影從舞臺戲劇短片起步,發展為喜劇片、警匪片、功夫片、文藝片等多種類型,尤以功夫片創作在世界影壇獨樹一幟,創造了電影產業的奇跡。
《精武門》是香港功夫片的代表作之一。片中最后一個鏡頭是李小龍飾演的陳真沖向敵人,他怒目橫眉、飛身躍起。展廳將這經典一幕復刻。
記者探訪時看到,一位母親帶著約五六歲的孩子參觀至此,看到抬腿對敵的蠟質“李小龍”,也學著他的動作踢腿出拳給孩子看。這部在近50年前掀起功夫片浪潮的電影又有了新的小觀眾。
展廳中也還原了《紅番區》中成龍與黑手黨搏斗的場面。電影專業學生李世賢告訴中新社記者,與書本相比,展廳的內容“更立體”,令他“身入其中”。展廳對李小龍和成龍的展示讓他印象尤為深刻。他認為,李小龍和成龍將功夫片這一類型片發揚光大。
從河北來京游學的17歲高中生李子帥,在“發哥點煙”劇照前駐足良久。3年前,李子帥偶然看到這張劇照,覺得“帥”,便看了比他“年紀”還大的電影《英雄本色》,這是他最喜歡的香港電影,而66歲的周潤發是他的偶像。
陳先生今年50歲,他上大學時經常看香港武俠片和警匪片,現在也會偶爾看老港片,“李修賢、萬梓良啊,那片真的拍得非常好”。但他很少看新出的港片,“感覺香港電影最繁華的時代是上世紀90年代”。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博物館的未來:恢復與重塑”,這是對后疫情時代博物館的展望。而經歷漫長轉型期的香港電影,也期盼“恢復與重塑”。
香港電影自誕生起,就與內地互動不斷。展廳內還介紹了香港回歸以來,與內地電影界的交流和研討活動。隨著相關政策陸續出臺,兩地電影業的合作愈發廣泛,合拍片數量與質量都不斷提升。近年來,《紅海行動》《無雙》《少年的你》等眾多兩地合拍片都實現了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
香港與內地電影界的交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中國電影業的發展。中國電影博物館入口處長廊墻壁的一側,滿滿當當掛著曾來過此處的影人留言,香港知名導演徐克和吳宇森的寄語也在其中——“給世界留下重要紀錄”“中國電影繼續精采”。
編輯:劉紅色
關鍵詞:電影 香港 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