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農業科技
云泥融合繪就新農忙圖
在四川省理塘縣阿里數字農業基地,高原第一次實現種植、采收全機械化作業。
我國幅員遼闊,農業生產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有些地區將進入夏收,而有些地區還忙于春耕。記者在阿里巴巴數字農業基地看到,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育種種植、土壤保護、機械裝備等農業技術“云泥融合”,正呈現出一幕幕“新農忙圖”。
智能農機馳騁川西高原
海拔4014米,比西藏拉薩還高的四川省理塘縣康呷村,不同類型的“智能牛”齊頭并進,縷出筆直的紋路。6600畝的理塘阿里巴巴數字農業基地,2019年開始建設,種植、采收全程機械化,產供銷全鏈路數字化。
基地合作方、理塘縣康藏陽光農牧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楊帆告訴記者,今年的春耕從4月10日持續到6月初,目前正在種蘿卜,接下來還有草莓、黃瓜和小番茄。產自高原的蔬菜瓜果,因為口感好,通過盒馬暢銷成都、上海、深圳等大城市。
阿里基地的春耕全部采用智能農機,當地農牧民親切地稱之為“智能牛”。這些不吃飼料的“畜力”完成了完美的配合——拖拉機翻土,聯合整地機平整土地,水肥一體化設備改良土壤,最后播種機上場。
智能播種機搭載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如同裝上“眼睛”,設定工作區域、間距等參數后,便能在駕駛員輔助下進行播種作業,效率是人工的300倍,株距誤差在2厘米內。
越來越多的藏族農牧民有了新職業。29歲的珍它,過去靠種青稞、挖蟲草、打零工維持生計,現在是基地的農機手和采收組長。2020年他賺了7萬多元,是4年前的6倍。
種苗、化肥、農用機械、大棚農膜、畜牧用品……農民從線上購買。數據顯示,淘寶平臺農資市場規模超過百億元,每年提供超過1800萬種農資產品。
今年春耕期間,淘寶聯合商家推出智能水肥一體機、太陽能無人喂蝦船、魚塘投料機等新型機械,并邀請農資一線品牌專家以直播形式為新農人進行農技服務。
鹽堿地種出優質小站稻
在天津市西青區王穩莊鎮的小站稻基地,稻苗青青。當地農民都說,很多年沒見到小站稻有這么好的長勢了。
小站稻是清末“貢米”,1999年獲得全國第一個糧食作物地域性證明商標。南運河水和漳河水帶來的有機肥注入鹽堿地中,加上多達近200天的無霜期,形成一年只收一季的優質稻米。然而,隨著水資源的緊缺,小站稻品質每況愈下,2000年后種植面積急劇縮小。
全球農化巨頭中化農業MAP與阿里巴巴2019年啟動“跨界”合作,共建數字農業基地,雙方探索的領域包括品種培優、農機農藝措施、土壤改良劑的研發、植物營養產品的優化和選擇、上下水溝渠改造等等。
中化農業MAP天津分公司總經理陳偉介紹,土壤改良、智慧農業的應用,是今年春耕的重中之重。經過兩年的技術改造,小站稻基地的鹽堿地的pH值從8.5降到8.0,鹽度從3‰降為1.5‰。今年的種植面積從1.2萬畝增加到2萬畝,5月15日開始插秧,65戶種糧大戶參與。
衛星遙感技術化解貸款難
一幕幕“新農忙圖”的背后,阿里巴巴大農業的重心正在轉向農業“最先一公里”,通過技術進步推動農業升級,通過優質優價幫助農民致富。
“云泥融合”的探索、創新,為農業發展疑難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安徽省蒙城縣種糧大戶郁凱沒有想到,在手機上圈了自己種的地,天上的衛星就能觀測地塊狀況、作物類型等,幾分鐘時間,他就獲得29萬元貸款用于購買化肥和租賃農具,還免兩個月利息。
今年,衛星遙感信貸技術首次運用于春耕,被引入安徽、山東、河南等種糧大省。2020年9月,網商銀行發布農村金融風控系統“大山雀”,在行業內首次將衛星遙感技術引入信貸風控環節。
越來越多的農產品開始在“云上”進行溯源。
在浙江,阿里云與安吉縣筆架山農業高新區合作,試點建設安吉白茶全產業鏈大數據中心,通過一塊數據大屏,從茶園管理到茶葉流通,所有動態一目了然。
在云南,小包裝蔬菜,今年首次上線“孔雀碼”平臺。“孔雀碼”是云南省發改委、阿里云、螞蟻鏈共同打造的全國首個省級區塊鏈溯源商品碼,“一品一碼”全程溯源,確保消費者吃得安全放心。
據螞蟻集團最新數據顯示,螞蟻鏈涉農業務量在過去一年里增長超過12倍,其中農產品溯源年同比增長近7倍。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農業 基地 春耕 小站 云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