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遵循規律 久久為功
——全國政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專題協商會組織籌備綜述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4日電(記者 包松婭)
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關系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隨著“十四五”時期“三農”工作的重心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成果如何鞏固拓展,鄉村振興如何全面推進,需要匯聚全社會的共識與力量。
作為今年全國政協的重點協商議題之一,今天,全國政協將召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專題協商會。值得一提的是,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再到鄉村振興宏偉藍圖的構建,全國政協連續多年將其列為重點協商議題,通過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專題協商會、雙周協商座談會等多種協商形式廣泛建言獻策、凝聚共識。如果說,我國“三農”事業的發展需要久久為功,那么全國政協對“三農”工作的助推也是在接續用力。
為了籌備組織好此次專題協商會,從3月到5月,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扎實做好“線下”調查研究、交流探討的同時,在“線上”主題議政群同時開展了更為廣泛的學習討論。在履職中學習,在學習中履職,為委員們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打下堅實基礎。
??? 調研“樣本”有廣度
既然要專題協商,就要對面對面協商的議題做到心中有數。“三農”工作需要帶著手眼腦一竿子插到底,走到田間地頭,走到農民身邊去。習近平總書記曾非常形象地指出:“調查研究就像‘十月懷胎’,決策就像‘一朝分娩’。調查研究的過程就是科學決策的過程,千萬省略不得、馬虎不得。”
全國兩會剛結束不久,3月20日至26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楊傳堂、辜勝阻就率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專題調研組分赴云南和貴州兩地展開深入調研。作為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的首場重點調研,調研組組長、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羅志軍認為,這場“重頭戲”既是為此次專題協商會做準備,更是集體學習貫徹兩會精神,落實中央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相關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
從云南到貴州,調研組尤其注重與地方政協的聯系。在與兩地政協進行協同調研時,調研組還邀請住滇、住黔全國政協委員共同參與調研座談。
各地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基礎不同,路徑不同。要在調研時間內,充分精準掌握該地區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情況,當地政協組織及住地政協委員無疑擁有更接“地氣”的發言權。
聯動協商+協同調研,正是此次調研活動的一大特點。
在云南怒江、保山等地,調研組走進脫貧鄉村、易地扶貧搬遷點、扶貧車間、援建學校,看望脫貧群眾、調研扶貧產業、考察交通扶貧;
在貴州省黔西縣,調研組一行前往黔西縣錦繡花都安置點、新仁鄉化屋村、大關鎮丘林村調研群眾就業情況;
“非常難忘的是在云南怒江州格力小學調研時,孩子們剛好在上美術實踐課程,我們現場與同學們交流繪畫技巧、藝術心得。這些純真心靈對藝術的追求深深感染著我。”王林旭委員回憶道,這些身處大山深處的孩子們,眼神里都是對知識的渴望。
作為一名畫家,讓王林旭有著深刻體會的是:“富口袋更要富腦袋”,鄉村振興要塑形更要鑄魂,在進一步縮小城鄉經濟發展差距的同時,要進一步縮小城鄉文化、教育差距。大力推進鄉村文化、教育事業發展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可持續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方法。
今天,在全國政協機關設立的專題協商會現場,孩子們所在的格力小學正是三個遠程視頻連線點之一。通過深入實地探訪,將調研途中發現的有代表性的基層情況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引入專題協商會,共同參與協商,讓基層的聲音被更多人聽到,讓基層的變化被更多人看到,這正是遠程“聯動協商”的意義所在。
??? 研究問題有深度
在中國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實現鄉村振興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偉大創舉,沒有現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經驗,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調研中,從各地情況來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農村發展基礎并不在一個水平線。“比如,我老家浙江的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到工業化中后期,不少地區已經城鎮化,正在利用數字化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而我們廣西的多數地區,特別是西部的滇黔桂石漠化地區,縣一級工業基礎很薄弱,絕大多數的農村勞動力跨省到東部地區打工,根本留不住農村管理和農業技術人才。”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錢學明委員連續多年聚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他認為,東西部地區鄉村振興的基礎不一樣、條件不一樣,這就決定了工作重點不一樣。
4月15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主題議政群啟動,錢學明應邀作首位引導發言人,他把自己調研所見所聞所想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委員們。截至目前,已有約140位委員參與網上交流討論。
“農業農村委認真落實汪洋主席關于網絡在線履職的有關要求,把組織主題議政群發言作為專題協商會中的一項重要工作進行統籌謀劃,精心組織。采取分專題引導討論的方式,約請部分委員,圍繞議題分時段組織和引導大家進行深入討論,從而把網絡平臺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好。”農業和農村委員會駐會副主任梁曄介紹說。
解學智委員也參加了赴云南貴州的調研。他在調研中發現,大多數貧困家庭脫貧的關鍵在“外出打工”或“當地打工”。“說到本質,脫貧還是要靠產業,防止返貧也得靠產業,農民要致富必須靠產業,這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經濟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
“從當前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實踐中來看,供應鏈金融應該得到更多關注。”解學智介紹,通過供應鏈金融,不僅可以快速響應鄉村產業鏈供應鏈經營主體的融資需求,還可以核心企業為切入點,以資金為溶劑和黏合劑,將上下游經營主體緊密聯結在一起,實現“小企業與核心企業”“小企業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從而解決鄉村經營主體融資難、銷售難、控制成本難和防控風險難等問題。
2019年某貧困縣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全縣有91.2%建檔立卡戶加入了合作社,其中86.9%是以分紅的方式進行產業幫扶增收,大部分貧困戶并沒有真正參與產業發展,自我發展能力沒有得到提升。正是留意到這樣的數據,謝茹委員坦言,鄉村振興要讓農民成為主體,產業興旺不僅要支持龍頭做大做強,更要關注農民的“真正參與”和“利益共享”,讓農民有活干有錢賺。
如何讓農民有活干有錢賺?劉昕委員認為,要立足小農分散的國情農情,發展模式多樣的農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經濟項目。運用土地流轉和社會化服務雙管齊下法寶,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新的好的措施。農業規模經營是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的可行途徑,推動農村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是推進農村改革和鄉村振興的有效措施。
“前不久熱播的一個電視劇叫《山海情》,講述的是閩寧村的脫貧故事。閩寧村借助福建等地的外來資金、技術和人才,結合當地特色,培育出釀酒葡萄等特色產業,走上產業振興的‘快車道’。”蔡金釵委員來自福建,對電視劇的內容非常熟悉。他建議,搭建東西部產業對接平臺,打造更多新時代“閩寧村”,讓“海邊”的資本和“山里”的優勢更好的結合,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民間資本,帶動產業發展。
誰來振興鄉村,鄉村振興為了誰,無論哪方面都離不開“人”。周劍平委員提出,脫貧攻堅以及過渡期政策基本都是扶持型,但鄉村振興僅僅依靠扶持不可持續,從根本上必須解決鄉村振興人才這個決定性因素,對如何吸引各類人才回流建設鄉村進行系統性研究,出臺有力政策去推動。
……
扎實調研,充分探討,自由交流。從開始帶著問題而去,到如今滿載收獲而來,如何將這些收獲與體會轉化成高質量的大會發言呈現在協商會現場,我們拭目以待。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鄉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我們唯有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中央關于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保持戰略定力,遵循鄉村發展規律,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腳踏實地,久久為功。
編輯:賈元昌
關鍵詞:鄉村 振興 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