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資訊
貴州桐梓:綠色農特產品“飛”出大山
近日,上海市民爭相選購來自貴州遵義桐梓縣的大婁山方竹筍、花秋辣子雞等優質農特產品,圍著馬鬃鄉苗族姑娘載歌載舞拍攝留念……這是上海對口幫扶地區特色農產品展銷會活動現場的一幕。
近年來,貴州省桐梓借助與上海市普陀區扶貧協作,在產業扶貧、產銷對接上狠下功夫,不斷提升自身產業發展的潛力,依托特色產業資源,讓農特產品飛出大山。
該縣在成功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貴州省農商聯動示范縣”的基礎上,不斷強化黨建引領作用,采取“支部+電商+合作社+農戶”模式,將黨建與電商扶貧深度融合,以組織共建、資源共享、平臺共用、活動共辦、發展共贏為重點,推進電商服務工作高質量發展。結合縣域資源稟賦,圍繞“野”字做文章,以農產品“山野”、鄉村旅游“云野”、非遺文創“風野”等子品牌打造“婁山關”品牌,對內構建電商服務體系,對外發力農產品上行,積極推進綠色食品進機關、進醫院、進企業、進軍營、進學校、進商超、進社區“七進”活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素有“大婁山方竹筍之鄉”之美稱的桐梓,充分運用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婁山關”品牌,授權給本地農產品加工企業使用,在鄉鎮建設可存儲鮮貨7262噸的冷庫52個,網點涵蓋了上海消費扶貧消費聯盟旗下400余家門店和企業,各級黨組織圍繞銷售平臺市場,通過組織農戶栽植方竹筍、食用菌等,并統一收購加工,統一線上線下銷售。去年,該縣與上海相關企業簽訂農產品訂單達1.44億余元,僅售新鮮方竹筍達450噸,銷售額達810萬余元。能夠實現如此效益,得益于該縣投資1.6億元修建的包括電子商務平臺、電子商務體驗中心、孵化培訓中心、電商運營中心、農產品展銷大廳等“五大服務區”為主的桐梓縣農產品產銷對接智慧服務中心,助力全縣農產品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品牌化、智慧化發展,實現“帶基地、連市場、富農民”發展目標。
去年馬鬃鄉農民王中華為獼猴桃豐產而一時銷不出去著急,桐梓縣經濟貿易局黨委及時向他伸出援手,通過線上平臺及網絡營銷推廣,僅2天時間通過電商平臺就幫他銷售了15000斤獼猴桃!
“我們對企業、農民等提供普惠性免費培訓,累計通過該中心培訓電商基礎人才10337人次?!蓖╄骺h經濟貿易局黨委成員蘇興智說。
據了解,桐梓縣農產品產銷對接智慧服務中心開展三級物流體系建設,圍繞鄉鎮級電商服務站點,現已升級改造鄉鎮配送站25個、村級配送點120個,新建村級配送點50個,鄉鎮、行政村覆蓋率分別達到100%和50.4%,電商平臺店鋪達367家,自建平臺47家,帶動貧困戶800余戶,增收近1500萬元,把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辦得越來越暢通。
為做好農特產品銷售工作,桐梓縣成立了書記、縣長為主的產銷對接專班,專門解決全縣農產品扶貧產銷對接方面存在的問題,全力助推全縣農特產品在東部地區的銷售渠道、擴大品牌知名度。同時,充分發揮媒體資源優勢,利用新媒體直播平臺,書記、縣長帶頭直播帶貨,并邀請電子商務專家教授、援黔領導干部、本土企業家等進入直播間,助推農產品直播電商銷售。2020年累計直播50場,展示扶貧產品30余種,在線觀看流量超2600萬人次。依托抖音、京東、天貓、拼多多等多個電商全國銷售平臺,累計上線扶貧產品48個,涉及23個供應商,銷售金額2080萬元。
“我縣農商會會員從事農產品生產及綠色加工企業達30余家,合作社124個。加工企業帶動合作社發展,合作社又帶動農戶從事種養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全縣農商會會員每年銷往上海、廣東、成渝地區的產品總銷售額在10億元以上?!蓖╄骺h農商會黨支部負責人謝同明說。
桐梓縣通過“黨組織+壩區+合作社或支部+產業”等方式,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綠色工程,方竹產業基地面積達100萬畝,成為全國種方竹面積最大的縣;推進100萬頭生豬產業鏈和綠色生態肉牛全產業鏈項目建設,成為全省百萬頭生豬產業重點縣和養牛大縣;種植蔬菜38萬畝,高粱15萬畝,花椒17.52萬畝,實現“一長兩短”產業全覆蓋。
“我們企業圍繞全縣‘立足中國方竹筍之鄉,打造特色山野菜品牌’,生產清水方竹筍、方竹筍干、香辣金針菇等綠色產品,實現年銷售收入3120萬元,并帶動了花秋土雞等一批本土企業優化升級?!蓖╄骺h康利綠色食品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令狐世平說。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產品 農產品 特產 桐梓縣 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