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資訊 法治時評 法治人物 法律速遞 盈科說法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首頁>法治>法治時評

標本兼治壓縮新型毒品犯罪空間

2021年06月30日 17:27  |  作者:楊維立  |  來源:法治日報
分享到: 

楊維立

6月2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了4起新型毒品犯罪典型案例。最高檢第二檢察廳廳長元明表示,近年來,受全球毒品形勢影響,制販、濫用新型合成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質案件增長迅速,一些娛樂場所和特定群體濫用情況突出,社會危害性大。強化對新型毒品的有效懲治和綜合治理刻不容緩。

禁毒工作事關國家安危、民族興衰、人民福祉,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爭就一日不能松懈。遏制新型毒品犯罪,需要司法機關堅實有力的行動。最高檢發布的4起新型毒品犯罪典型案例,體現了依法從嚴打擊毒品犯罪的政策立場,指明了懲防并舉、標本兼治的發力方向,對各級檢察機關辦案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對全社會也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揚善必須懲惡,懲惡才能揚善。在“王某某販賣、制造毒品案”中,檢察機關對于被告人制造含有γ-羥丁酸成分的飲料并販賣的行為,以販賣、制造毒品罪追究其刑事責任。同時強化涉毒資產的審查,對毒品犯罪打財斷血;在“廣西呂某某等人販賣毒品案”中,檢察機關充分發揮引導偵查作用,依法追捕遺漏的犯罪嫌疑人。這兩個典型案例,再次重申了對毒品犯罪分子“一個都不放過”,以及打擊毒品犯罪和徹查追繳涉毒資產并重的辦案理念,形成以儆效尤的震懾。隨著典型案例的發布,以飲料、食品、藥品等形式出現的新型毒品犯罪案件,必將得到更及時、精準、有力的司法打擊。

打擊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在“江蘇彭某甲等人販賣毒品案”中,檢察機關根據學生涉案的情況,聯合制藥企業建立新型毒品禁毒教育基地,開發直播平臺開展法治宣傳,制發檢察建議參與禁毒綜合治理;在“福建胡某某販賣毒品案”中,一名犯罪嫌疑人是已經被大學錄取的應屆高三畢業生,檢察機關對其進行綜合評估后,通過公開聽證,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并制定個性化幫教方案,督促其回歸正途。司法機關的良苦用心和人文關懷,在上述舉措中盡顯。這兩個典型案例,生動傳遞了寬嚴相濟的司法導向,彰顯了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拓展了辦案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典型案例的發布,既是震懾,也是警示。最高檢通過4起典型案例告訴公眾,現實中,毒品已遠不止海洛因、冰毒、大麻等幾種,“聰明藥”“神仙水”“郵票”等新型毒品形態各異,極具偽裝性、隱蔽性和迷惑性,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迎合青少年好奇、追求刺激、群體化的特點,對青少年產生迷惑、引誘和危害。對此,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和警惕。

據最高檢披露,截至目前,我國已累計發現新精神活性物質9大類317種,近3年就新發現50余種。大量案例表明,毒品犯罪已向網絡空間、物流行業延伸,隱蔽性更強,發現和打擊治理難度加大。因此,必須迎難而上、合力攻堅。司法機關和相關部門既要堅持高壓嚴打、重拳出擊,更要加強源頭治理,實現關口前移,打好“主動仗”。比如,依靠科技賦能,提高毒品犯罪發現能力,針對容易沾染毒品的高危群體進行及時干預;加大監管力度,壓緊壓實網絡運營商,快遞公司,食藥品、化學品生產、銷售公司等主體責任,促使他們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不給涉毒違法犯罪分子可乘之機。

遏制新型毒品犯罪,還需積極構建區域聯動、跨區域合作機制,強化國際合作,斬斷毒品流通渠道。唯有標本兼治、多措并舉,進一步完善禁毒綜合治理體系,才能真正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最大程度地壓縮犯罪空間。

“一個案例勝過一沓文件”。最高檢發布4個典型案例,是一堂普法課,能有效增強公眾防范新型毒品的意識和能力,更是提醒各地司法機關及相關部門要深入開展毒品宣傳教育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進單位工作,使禁毒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尤其是教育部門、各學校要進一步提高對禁毒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充分發揮“法治副校長”“法治輔導員”的作用,利用學期初和學期末等特殊時段,積極開展禁毒法治教育,使廣大學生時刻警醒自己敬畏法律、遠離毒品、潔身自好、嚴于律己——這既是營造健康綠色無毒環境、呵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內在要求,也是對毒品犯罪釜底抽薪的必要舉措。


編輯:劉慧瑩

關鍵詞:毒品 犯罪 新型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二三区中文字幕在线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久久久 | 性国产区在线视频 |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 |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日本一卡久久伊人大国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