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對外交往春華秋實成果豐碩
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以下簡稱,理事會)是全國政協領導下的綜合研究經濟社會問題的全國性社團組織和高端智庫,是經濟社會理事會和類似組織國際協會(以下簡稱,國際協會)正式會員,也是其領導機構——管委會成員。
自2001年7月成立至今理事會歷經五屆,已經走過20年歷程。20年來,歷屆理事會始終本著增進了解、加強合作、深化友誼、共同發展的原則,積極參與國際協會各種活動并發揮重要作用,宣介中國、了解世界,影響不斷擴大,地位不斷提升,為服務國家總體外交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
2001年7月理事會成立伊始,即派團出席了在荷蘭海牙召開的國際協會第七次全體會議,當選為國際協會領導機構——管理委員會成員。一屆理事會期間,理事會積極參與國際協會各次會議,接待幾內亞經社理事會等訪華;與歐盟經濟社會委員會開展互訪,簽訂兩組織主席聲明,確立對話交流機制,為2007年中歐兩組織正式建立圓桌會議機制奠定了良好基礎。
與法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簽訂了合作議定書,并與法國經社理事會共同舉辦“中法共同債務研討會”。理事會將中法研討會的情況、重要觀點和建議以專門報告的形式報送給中央領導同志和國家有關部門領導。
2003年6月,理事會出席了在阿爾及爾召開的國際協會第八次全體會議。中方在會上以《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與反貧困》為主題作了發言,介紹了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與扶貧情況,受到與會發展中國家代表的普遍關注和歡迎。
2003年12月,成立中拉經濟技術合作小組,旨在開展對拉美方向工作,特別是對拉美地區未建交國家的工作,做了許多有益的基礎工作。
二
2004年4月至2008年4月,第二屆理事會乘勢而上,在對外交往領域邁上了新臺階,開創了新局面,譜寫了新篇章。
在多邊領域:推動國際協會在亞洲地區的發展,2005年6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國際協會第九次全體會議上成功申辦國際協會第十次全體會議,并當選國際協會主席,主持修改國際協會章程,相繼成功主持召開管委會上海、馬德里會議和國際協會2006年首爾年會;積極推動5個新成員加入國際協會;以國際協會主席身份出訪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提出第十次全體會議的主題,主持起草會議成果文件《北京宣言》。
在雙邊領域:二屆理事會積極拓展與國際協會各成員組織的雙邊友好往來,與塞內加爾經社理事會簽訂了合作協定書并相應開展了一些活動。
2004年10月與歐盟經社委員會簽署《關于加強中國經社理事會與歐盟經社委員會合作的補充協議》,雙方同意建立主席級別的年度會晤機制,為中歐圓桌會議機制的建立確立了路線圖。
2006年9月,中歐領導人在第九次會晤后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明確表示,雙方領導人對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與歐盟經社委員會為推動中歐民間社會健康發展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予以充分肯定。2007年,定期圓桌會議機制正式建立。
二屆理事會注重借助國際智力服務于國內經濟社會發展,與南南合作伙伴組織舉行“國際人口與發展論壇”,與歐盟經社委員會合作舉行“結構調整與再就業”“協調區域發展”研討會,協助全國政協舉辦“‘21世紀論壇’2005年會議”,并承辦“公眾參與——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專題論壇,中拉小組與中國社科院拉美研究所還合作舉辦了“中國與拉丁美洲論壇”等。二屆理事會期間成立的中非經濟技術合作小組也十分活躍,開展了包括邀請非洲國家幾十個駐華大使考察天津濱海新區、新年聚會等多種活動。
此外,還與聯合國經社事務部等共同舉辦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教育與培訓圓桌會議”。
三
2009年4月至2014年6月期間,三屆理事會繼續推動對外交流大踏步前進。共舉辦7次中歐圓桌會議,特別是在第五次中歐圓桌會議期間,雙方共同簽署《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和歐盟經濟社會委員會關于圓桌會議交流機制的協議》,為圓桌會議機制確定了基本指導原則和發展方向。三屆理事會期間,雙方先后舉行了8次會議,從一般性討論可持續發展到深入研討中歐能源、林業政策、水資源問題,從研討氣候變化到提出開展造林碳匯項目務實合作,從討論涉及中歐經貿關系等經濟議題到探討經濟社會權利,兒童權益、老齡化、社會保障等社會議題。圓桌會議機制取得了積極成果,受到中歐雙方領導人和相關部門的重視和好評。
2010年9月,理事會還與國際協會在北京舉辦“亞洲社會對話與經濟社會理事會和類似組織的作用”專題研討會。三屆理事會期間,雙邊交往也更加活躍,先后組團出訪十幾個國家,邀請俄羅斯、希臘、毛里塔尼亞、尼日爾等多個國家經社理事會和類似組織來訪。中國經社理事會與法國經社理事會的合作還被寫入中法兩國元首簽署的《中法聯合聲明》。中拉小組聯合拉美使團組織拉美駐華使節赴天津濱海新區參觀考察,中非小組舉辦“中國企業對非貿易投資高級研修班及非洲項目推介會”,進一步豐富了理事會對外交往內涵。
四
2014年至2019年7月,四屆理事會對外交往進入新時代。理事會圍繞中央對外工作總體部署科學謀劃安排,共接待來自17個國家和3個多邊組織的17個來訪團組,組織出訪團組20個,訪問28個國家,舉辦七次國際會議。考慮到一些歐美大國沒有經社理事會或類似組織,四屆理事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六十五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根據自身高端智庫的定位,把開啟與歐美智庫交往作為主攻方向,與美國、英國等國家一些知名智庫如布魯金斯學會、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等開展了交流,開創了理事會對外工作的新局面。
理事會繼續深化中歐圓桌會議機制,在中歐共舉辦了4次會議,就經濟社會領域一系列重大議題進行了探討。《中歐合作成就與展望》白皮書,將圓桌會議機制列為中歐其他領域重點交流內容之一,認為“圓桌會議有力地推動了中歐經濟社會領域的交流合作,成為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有益補充”。2013年11月,第16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后在北京發表《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圓桌會議機制內容被列入其中。
2014年以來,針對歐盟經濟社會委員會個別人在涉藏問題上的錯誤行徑,我們與其進行了有理有節的斗爭,取得積極成效。2016年我們把握雙方關系發展的有利時機,重啟兩組織之間中斷兩年的中歐圓桌會議機制,成功舉辦了第十五、十六、十七次中歐圓桌會議。2018年,中歐圓桌會議機制又被寫入《中國對歐盟政策文件》。
對非方向也取得開拓性進展。2018年下半年,我們與非盟經濟社會文化理事會共同舉辦了首次中非論壇。深化“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與非盟經濟社會文化理事會及非洲各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等相關機構的交往”,繼2015年被寫入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有關文件后,2018年又被寫入《中非合作論壇北京行動計劃》。
五
2019年7月,第五屆理事會成立。兩年來,理事會充分利用為數不多的出訪機會,鞏固深化雙邊交流。會見羅馬尼亞參議長、法國經濟社會環境理事會主席貝爾納斯科尼,與韓國經濟社會和勞動理事會主席就深化中韓兩國經社理事會合作交換意見。與俄羅斯聯邦公眾院舉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經驗交流視頻會議,分享我國經濟社會醫藥衛生領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和經驗。
在多邊領域,應邀派代表團赴泰國出席聯合國亞太經社委員會舉辦的宏觀經濟政策、減貧和發展籌資委員會會議。赴韓國出席“亞洲社會對話論壇”。赴摩洛哥出席非洲經濟社會理事會聯盟全體會議、“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和挖掘非洲人口紅利”國際研討會。赴俄羅斯出席“消除不平等:俄羅斯可借鑒的全球經驗”國際會議,宣介中國方案。
理事會加強國際戰略研究,科學研判世界局勢,圍繞大國關系、周邊安全、全球治理、“一帶一路”建設以及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提出政策建議,為黨中央提供有分量、有價值的決策參考。
20年實踐證明,理事會的對外交往已成為全國政協外事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人民政協對外交往的一個重要渠道和窗口,為拓展人民政協的對外交往作出了積極貢獻。展望未來,理事會大有可為!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導,根據國家外交工作需要,講好中國故事。特別是要主動回應國際社會關切,開展好人文和民間外交,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營造良好國際環境貢獻力量。
(作者系中國經社理事會專家組成員)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