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委員把脈營商環境系列之三
既不能做甩手掌柜,也不能以批代管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要在放管服方面把工作做深、做細。要堅持把“放”和“管”二者統一起來,強調政府部門、領導干部放權,不是一放了之,當甩手掌柜。恰恰相反,各級相關領導干部要在主動擔當、有效監管、依規監督中體現簡政放權的必要保障,堅決糾防“以批代管”“不批不管”等監管真空問題,創造性地實踐好“誰審批、誰監管”的原則要求:一方面,要堅決查處亂監管、亂檢查、亂罰款、亂收費、亂攤派等問題;另一方面,也要依法依規開展營商環境相關問題專項治理,加大對公職人員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假作為等問題的整治力度,對一切破壞營商環境的人和事都應實行“零容忍”。
必須強調,對關乎“國之大者”,涉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人民身體健康和公共安全、生態安全等特殊行業和重點領域、重要事項,無論是政府部門、事業單位,還是國有企業等重要部門、單位,都應自始至終遵循慎之又慎的要求,實行更嚴格的全覆蓋全過程的重點監管,不能有絲毫懈怠。
當然,對一些不涉及安全的制造業和一般性服務業,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要遵循包容審慎和差異化監管要求,采用量身定制監管模式。但不管怎樣,都不能失去監管,更不能像斷了線的風箏失控,要堅持發展與監管并重,監管與服務同程,始終把握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人為本的正確監管方向。要牢牢把握質量和安全、發展和安全、生態和安全的關系,增強監管的針對性、精準性、有效性和科學性、規律性。不斷創新監管方式方法,對運用數字化監管、“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跨部門綜合監管、“互聯網+監管”和金融誠信風險分級分類等新型監管,要進一步加以完善,使多年工作中創造并經實踐證明是有效的各類監管方式方法更好發揮作用,確保事前(定政策、定規則過程也應監管,防止量身定做偏心偏向不公)事中事后監管的全過程都能到位有效、公平公正。對一些地方、部門、領域的監管缺位、缺失和未到位、沒有效、不作為的,要進一步明確職責責任,強化初心使命教育,強化主動擔當作為,促使做到為官一方,擔負好一方的市場監管和安全發展職責。要更加注重貫徹好黨中央強調的寓監管于服務之中的要求,更加關注和重視企業合理訴求,做到既優化營商環境、加強幫扶支持,又在創新和完善市場監管上有新作為,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讓市場主體更好地培育壯大,競爭力和實力得到不斷提升,發展得更具活力、更加安心、越來越好。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原駐會副主任 凌振國)
編輯:秦云
關鍵詞:營商環境 放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