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肩負“引領區”重擔 浦東翻開改革開放新篇章
“十四五”開新局
7月15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繪制了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藍圖,賦予了浦東新區新的歷史使命。7月20日,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
“科技部將推出四方面舉措,大力支持浦東新區成為自主創新發展的時代標桿,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全球影響力,加快建設成為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區。”科技部戰略規劃司司長許倞在發布會上說。
深化科技體制機制創新
許倞介紹,科技部推出的四大舉措將為浦東新區建設成為自主創新發展的時代標桿作出更多努力。
一是支持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揮“頭雁”作用,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科技部將聚焦集成電路、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等領域,加快推進國家實驗室的建設運行,引領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孵化基地的建設,建好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重大科技創新基地為依托,強化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
二是發揮好浦東對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創新的龍頭帶動作用。支持浦東新區牽頭建立區域聯合攻關機制。科技部將支持長三角各類創新主體在若干戰略領域聯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構建完善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的協同攻關機制,加強區域分工協作,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推出一批高端產品,形成一批中國標準。科技部還將支持浦東發揮在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提升人工智能原始創新的策源能力,開展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和產業賦能實驗,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高地。同時繼續支持浦東舉辦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三是支持打造高水平國際科技交流平臺。在腦科學領域發起國際大科學計劃,探索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的有效模式。科技部將持續支持“上海浦江創新論壇”和“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頂尖科技人才交流和創新合作平臺。
四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支持浦東新區先行先試。支持推動國家在浦東設立的研發機構可以實行上海科研體制機制創新政策的相關規定,支持浦東新區的新型研發機構實施依章程管理、綜合預算管理和績效評價為基礎的管理模式,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專業化的技術轉移機構,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的試點工作,賦予浦東在外國科技人員來滬工作管理方面更大自主權。
進行更高水平先行先試 突出全方位開放
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一直是浦東的座右銘。原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王新奎表示,浦東開發開放至今大致經過三個階段,一是上世紀90年代的開發開放,二是2013年開始的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三是引領區。上世紀90年代有一個穩定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國當時的開放主要是融入全球經濟。現在是全球經貿規則的重新構建階段,全球治理需要有中國的參與,所以要進行制度性改革,提高相容性。基于這個要求,浦東的改革開放要再翻開嶄新篇章。
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叢亮表示,浦東站在建設“引領區”的新節點,在改革方面,要把重點放在加強系統集成、協同高效上。浦東要率先試、出經驗,從事物發展的全過程、產業發展的全鏈條、企業發展的全生命周期出發來謀劃設計改革,加強改革舉措的有機銜接和融會貫通,放大改革綜合效應。在開放方面,要把重點放在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上。要對標最高標準、最高水平,從要素型開放向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全面拓展,從而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給、高質量產品供給、高效率資金供給,率先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王新奎認為《意見》中的諸多舉措意義重大。他注意到,《意見》把“全力做強創新引擎,打造自主創新新高地”放在首要位置,這就明確了上海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攻方向,而且從具體政策來看,無論在加快關鍵技術研發、打造世界級創新產業集群還是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方面,《意見》都做了非常具體的部署。
《意見》提出,要在浦東加快關鍵技術研發,布局和建設一批國家科技創新基地,相比國內其他地方,浦東的主要優勢是什么?對此,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表示,浦東是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其優勢是擁有全生命周期的創新孵化體系、全鏈條的科技公共服務體系、全方位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和全覆蓋的科技投融資體系。
浦東開發開放31年,科技創新譜寫新的詩篇,將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引領區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作為浦東大科學基礎設施和硬核產業集聚的重鎮,張江科學城將引領張江高新區一區22園進入“科創中心”戰略下的高質量發展階段。
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專職副主任侯勁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意見》的發布為張江發展帶來新的重大機遇,注入新的創新活力。張江將著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擔更大的任務,挑更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展現更大的作為,爭當原始創新、改革創新、產業創新等方面的先行者,引領創新發展。
王新奎特別提到了《意見》中幾句讓他印象深刻的話,“從要素流動型開放向制度型開放全面拓展,加快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他認為,無論是“全面拓展”還是“銜接”,都意味著浦東這一輪改革開放的核心是參與當前全球經貿規則重構的過程,并在其中發揮中國的作用。
“《意見》支持浦東新區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明確提出在浦東全域建設特殊經濟功能區,就是要實施具有較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寅表示,這為浦東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也賦予了新的使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進行更高水平的先行先試,突出全方位的開放;培育更加現代的產業功能,以及聚焦更強功能的引領帶動。陳寅提出,下一步,浦東將更加強化金融、航運、貿易、科創等核心功能的聯動,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進而推動浦東更高水平改革開放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等國家戰略的聯動和協同,更好地發揮浦東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當中的龍頭輻射作用。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創新 浦東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