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劉永好委員:打造特色培訓體系 培育現代新農人
鄉村人才振興,關鍵是要培養造就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全國“萬企興萬村”行動啟動大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坦言,在自己20多年扶貧開發過程中,人才短缺是他最為頭痛的問題。時至今日,這也是鄉村發展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作為中國光彩事業的發起人之一,劉永好在培養鄉村人才上作出過許多努力。2018年,新希望發起了“十萬綠領新農民培訓”項目,計劃利用5年時間培訓10萬“綠領”這一新型職業農民群體,截至去年底,企業已線下培訓6.1萬人。
劉永好與大家分享了企業總結出來的特色培訓體系,概括起來可總結為“5+N”特色培訓體系:一套標準流程、兩種專業教材、三類精品課程、四個支持機構、五種師資來源以及N個特色示范培訓基地。
總結一套標準流程。圍繞“新農民”群體年輕化、知識化、有較強學習能力的特點,負責培訓的產業學院總結出一套適用于“新農民”培訓項目組織、實施、驗收及過程管理流程,形成了一套可復制、標準化的培訓操作手冊。
編制兩種專業教材。一種是紙質教材,內容涵蓋百余門畜禽和水產課程、鄉村旅游課程、農村電商和金融課程,通俗易懂,適合農民群體閱讀學習。另一種是視頻教材,重點關注現場操作與演示,有利于農民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
開發三類精品課程。項目發起之初,培訓的定位是培育“技術農民”,重心是農業技術培訓。后來,企業發現,越來越多的農村創業群體不斷涌現,為進一步發揮他們“創富帶頭人”的作用,企業及時拓寬培訓內容,針對性開展創業基礎知識和產業鏈搭建方面的培訓和幫扶。在此基礎上,今年,新希望計劃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聯合設立“村長班”項目,對鄉村的基層管理者進行專題培訓,努力提高鄉村治理水平。
組建四個支持機構。新希望先后組建成立了項目專項工作組、“綠領公益慈善基金會”、新希望產業學院、全國農村產業融合聯盟,分別負責整個項目的決策部署和督導落實、提供資金支持、搭建培訓體系、整合師資力量等任務,為“綠領”項目的順利運行提供了堅實保障。
整合五種師資來源。其中,產業學院專職技術教練負責學員日常教學培訓,企業各業務板塊專家負責課程審核把關,公司高管團隊負責指導商業運營實訓,合作院校專家學者負責科研支持,跨領域企業導師負責拓寬學員知識面。通過整合這五類師資力量,努力實現對受訓學員的全方位拓展提升。
成立N個特色示范培訓基地。近年來,新希望與中國農科院、四川省旅發委、江蘇農林學院等單位合作,已建設了9個以青年農場主、農村電商、鄉村旅游、農業創客、高新農業為主要培訓方向的特色示范培訓基地,實現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編輯:秦云
關鍵詞:新農人 劉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