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熱點背后 政協歷史 奇聞軼事 軍事歷史 口述歷史

首頁>春秋>熱點背后

“民間從此樂無窮”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何香凝祝賀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的題詩

2021年07月30日 09:51  |  作者:何志文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武漢長江大橋的建成,是新中國建設和發展史上一項重大的成就。

1949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時年63歲的李文驥聯合茅以升等一批橋梁專家,提出了《籌建武漢紀念橋建議書》,建議建造武漢長江大橋,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成功的紀念建筑。

這一建議書受到高度重視,規劃建設武漢長江大橋事宜很快被提上新中國建設的日程。

何香凝為武漢長江大橋的題詩

何香凝為武漢長江大橋的題詩

“大橋今日落成中”

1949年底,中央人民政府電邀李文驥、茅以升等橋梁專家赴京,共商武漢長江大橋建橋事宜。根據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鐵道部成立了大橋專家組,委任茅以升為專家組組長兼總設計師,派遣大批工程技術人員赴武漢勘測、鉆探,進行初步設計。他們根據多次實地勘測、鉆探的結果,結合民國年間4次建橋規劃留下的資料,經過縝密研究和1950年、1951年和1953年的大討論,初步形成了武漢長江大橋橋址方案。

1953年4月1日,經政務院總理周恩來批準,鐵道部成立武漢大橋工程局,調中國人民志愿軍鐵道兵團第三副司令員兼總工程師彭敏擔任局長,武漢市委第一書記王任重兼任政治委員。1953年7月,彭敏率中國鐵道部代表團帶著大橋的設計圖紙和技術資料,專程赴莫斯科請蘇聯專家幫助進行技術鑒定。蘇方派出了25位橋梁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討論鑒定會持續了兩個多月,對中方的方案進行了反復研究、完善。之后,在中方的邀請下,蘇聯派遣了以康斯坦丁·謝爾蓋耶維奇·西林為組長的28位橋梁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前來武漢提供技術指導,支持長江大橋的建設。

1954年1月,周恩來主持召開政務院第203次會議,聽取滕代遠關于籌建武漢長江大橋的報告,討論通過了《關于修建武漢長江大橋的決議》。

1955年2月3日,以茅以升為主任的武漢長江大橋技術顧問委員會成立。這個顧問委員會由國內橋梁、建筑、鐵路、公路、鋼鐵結構、鋼筋混凝土、地質、土壤、市政建設等各方面的有關專家和教授組成,任務是研究和討論有關大橋設計和施工中復雜的技術問題,對大橋的外觀設計進行研究并提出建議。

7月,國務院批準武漢長江大橋技術設計方案、大橋的施工進度計劃和總預算。9月1日正式開工建設。

在全國人民大力支援下,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奮戰和科技攻關,武漢長江大橋于1957年9月25日建成,并在10月15日舉行了隆重的通車典禮。

年近80歲的何香凝女士參加了這一盛大的儀式,當天創作了《詠大橋》詩:大橋今日落成中,感謝工人建國功;更謝蘇聯同協力,民間從此樂無窮。10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了《社會主義制度無比優越的標志 歡慶長江大橋通車 中蘇兩國人民偉大友誼的結晶 何香凝老人詠大橋》的簡短報道:“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何香凝,在參加武漢長江大橋落成典禮的當天,寫了一首詩,歌頌這座偉大的橋梁?!痹搱蟮肋€刊發了這首詩的全文。

1959年,該詩作為反映武漢長江大橋建設成就的重要見證物,由鐵道部交給當時的中國革命博物館,擬在正在緊張籌備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成就展上展出。

這件《詠大橋》縱為77厘米,橫為24厘米。題詩的字體為娟秀的行楷。從格式上來看,題詩從右到左縱寫,詩文分三列,落款處有“何香凝敬題”字樣,落款時間為“一九五七年十月十五日”??赡軈⒓觾x式這天沒有攜帶常用的印章,題詩上沒有何香凝本人的鈐印。

“一橋飛架破天荒”

雖然只有短短的28個字,但何香凝這首七言詩里所包含的信息量卻很大。

在詩文里,何香凝老人從武漢長江大橋的落成時間、對工人的高度贊揚、對蘇聯援助的感謝以及通車儀式當天的歡樂場景4個方面,對參加此次武漢長江大橋通車儀式時的所感所想,做了高度凝練的總結。

詩文首句“大橋今日落成中”,點明了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典禮的具體時間?!敖袢铡奔礊轭}詩落款時間上的一九五七年十月十五日。這個時間是個值得被中國人永遠銘記的有著特殊意義的時間。在長江上架橋,是中國人民尤其是居住在長江兩岸的人們千百年來的夢想。1913年、1929年、1935年以及1946年,民國政府曾先后4次規劃建造武漢長江大橋,但終因種種原因而擱淺。

題詩的第二句“感謝工人建國功”,高度贊揚了參加建設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者們的巨大貢獻,尤其是“建國功”三個字,言簡意賅地說明了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對新中國的重大意義。據統計,建橋工人最多的時候有1.3萬人,技術人員有300多人??梢哉f,大橋的建成,參加這一重大建設工程的工人和技術人員居功至偉。

題詩的第三句“更謝蘇聯同協力”,表明了在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中,蘇聯所給予的巨大幫助。武漢長江大橋工程局總工程師汪菊潛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在長江大橋建設中,蘇聯對我們的關懷和幫助是無微不至的。先后來了各種技術專家二十八位,供應了最新式的鉆機。震動打樁機在蘇聯還剛設計出來,就因為長江大橋施工需要,首先給我們制造。蘇聯運輸建設部部長科熱夫尼闊夫同志還專門來工地給‘管柱鉆孔法’做技術鑒定……蘇聯不僅幫助我們建成了長江大橋,并且通過新方法的研究、試驗和最后實現,給我們指出了如何向新技術、新方法進軍的道路,幫助我們掌握了世界最新的建橋技術。”1957年10月15日,原鐵道部部長滕代遠在大橋通車儀式的講話中指出:“在修建武漢長江大橋的過程中,蘇聯政府派來的專家們表現了高度的國際主義精神。他們不僅幫助了我們修建大橋和進行試驗工作,而且為我們培養了一批技術干部和技術工人,使我們在完成修建武漢長江大橋的同時,成長起來了一支新型的建橋隊伍?!?/p>

題詩的第四句“民間從此樂無窮”,既說明了何香凝在武漢長江大橋通車典禮上感受到的社會各界歡慶的場面,也暗示了武漢長江大橋的建成對新中國和大江南北人民所蘊含的重要意義。1957年10月14日《人民日報》在《“一橋飛架破天荒 中國人民喜若狂” 全國歡慶長江大橋建成》的報道中指出:“大批祝賀長江大橋提前建成的詩篇、信件和藝術品從全國各地寄來武漢。這些詩篇、信件和藝術品,有的寄給武漢長江大橋工程局,有的寄給武漢長江大橋落成通車籌備委員會,還有的寄給武漢的報紙編輯部。十多天來,有關詩篇和信件已達千件以上。人們用不同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無比歡欣的心情。”

何香凝老人的這句詩正好表達了全國人民尤其是當時參加通車儀式的社會各界這種無比歡欣的心情。

中國國家博物館關于武漢長江大橋的藏品,除了何香凝的這首《詠大橋》外,還有董必武和吳玉章創作的《聞長江大橋成喜賦》和《慶祝長江大橋通車》以及周恩來同志“武漢長江大橋一九五七年建成”的題字、當時中外團體的賀電賀信等。這些藏品是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的重要物證,是新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物證,是教育后人銘記新中國建設和發展歷史的重要革命文物。

(作者系中國國家博物館副研究員)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武漢長江大橋 通車 蘇聯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三级三级久久三级久久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自拍偷线一区二区 | 亚洲韩国日本一区 | 特级撒尿AV在线播放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小早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