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游>茶旅人生
西非馬里:
午后,為茶停留夏日炎炎,誰不想來一碗讓人口舌生津的大碗茶?但別認為只有咱北京有大碗茶,在遙遠的西非馬里,每日午后,人們定是要雷打不動地為茶停下腳步,圍坐在門前,喝上一碗大碗茶。“喜歡茶似乎是天生的,從馬里這個國家誕生以來,這里的人就開始喝茶。”張衣笙是生活在北京的馬里人,果真愛茶,說起他祖國的茶俗,也是信手拈來。
張衣笙是他的中文名字,來到茶葉發源地——中國6年了,他雖然品飲了不少中國茶。但家鄉的茶,總是最香的。他說,在馬里,夏日午后,家家門前都會擺著一個近半人高的泥爐,爐上銅壺中茶水翻滾,茶香彌漫在空氣中。家長里短、國家大事,隨同濃郁的茶湯,被人們一飲而下。
和英國人的下午茶一樣,馬里人的下午茶,也是和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品茶暢談。彼時,茶不再只是一種飲品,而是附加著親情與友情的歡愉,成為了社交的媒介,亦成為一種休閑的生活方式。
因為愛茶,來到中國,張衣笙自然也更多地關注到茶。
“我驚奇地發現,中國茶和馬里茶,無論是從品類、味道,還是品飲方式上,都有較大區別。”張衣笙說。
相較于中國的清飲,馬里茶大部分都是調飲茶,每次放上一匙糖,喝起來都是香甜的味道。加糖最多的是一種被稱作jus de bissap的茶,這種茶沖泡以后,呈耀眼的鮮紅色,茶湯清亮透明。最初Jus de bissap茶被當作藥飲用,馬里人認為其有補血功效。
同樣地,一種名為kinkeliba的茶最開始被認為是一種清熱去火的草藥。“它的藥用的定位,和中國古時茶葉的藥用價值,有異曲同工之妙。”張衣笙說。
在專業概念中,這幾種茶其實屬于非茶之茶。那么,他們喝不喝傳統的中國茶呢?答案是肯定的。張衣笙笑著介紹:“我們經常喝中國茶,其中最受歡迎、銷量最高的要屬綠茶。綠茶口感較為清淡,相比其他味道濃郁的茶類,綠茶更容易被馬里人接受。”
除了茶葉外,在制作方法和茶具選擇上,馬里和中國也有著很大區別。
“馬里的茶是一袋一泡,多數以煮為主。將包裝拆開,將茶葉直接放入壺中煮沸,更加簡單、隨性,也是馬里人性格的體現。”張衣笙說。喝茶的茶具就更不“講究”了,茶缸、茶碗幾乎是他們的最愛。每次茶葉煮好后,用銅制或鐵制的小壺過濾出茶湯,分到茶缸或茶碗里,熱氣騰騰的茶湯、沁人心脾的香氣,讓馬里人喝得酣暢淋漓。
茶情萬里,一路茶香。無論是非洲,還是中國,一杯茶,都是張衣笙最享受的時光。
編輯:程梓恒
關鍵詞:馬里 中國 張衣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