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社會聚焦
“網紅”千蚌村“煉成”記
火熱7月,走進云南省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的鄉村旅游“網紅”打卡點——勐勐鎮千蚌村,一幅鑲有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四個民族圖案,嵌著“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14個大字的巨幅水稻彩畫吸引著各方游客爭先拍照。
這是雙江縣大力實施創意農業,以發展鄉村精品旅游促進鄉村振興的一個生動剪影。而這里的發展盛景與不久前雙江縣政協召開的一場“協商在基層助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工作協商議事會”息息相關。
田間地頭找問題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為深入貫徹落實省政協部署開展的以助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為主要內容的“雙助推”行動,雙江縣政協精心策劃,把工作下沉到田間地頭、村口巷尾。
通過前期深入的調研,雙江縣政協發現,千蚌村有著千畝秀麗田園、百畝水果采摘體驗園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基礎設施薄弱、田間糧經作物低產低效、價格低銷售難等,成為了橫亙在鄉村振興“最后一公里”上的難題。針對以上情況,雙江縣政協決定召開協商議事會議,廣集眾智解決難題。
“我是這次協商議事會議主持人、縣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主任董梅。今天會議的議題是‘發展創意農業,建設南勐河畔田園綜合體’。”7月10日一早,千蚌村7個村民小組的群眾代表和勐勐鎮協商議事會成員紛紛趕來,聚集在壩頭組的文化活動室庭院大棚下開始協商議事。
群策群力想辦法
勐勐鎮黨委副書記楊紹進首先發言:千蚌村種植水稻1100余畝,水產養殖基地214畝,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村”,如何將這些資源轉換為經濟效益?應大力推進三產融合的南勐河畔田園綜合體試點建設,通過共創共建,讓群眾共享振興紅利,實現增收致富。具體建議是:制定一個總體規劃,完善一批基礎配套設施,組建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
勐勐鎮鎮長畢海麗為大家算了一筆賬:鄉村振興首先要產業振興,千蚌片區田園綜合體建成后,種植業可實現畝均產值1萬元左右,全村水田年均可獲產值1100多萬元,創意農業和旅游觀光收入450多萬元,帶動群眾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
“我同意紹進同志的意見。千蚌村的條件非常好,現在急需制定一個整體規劃,不能見子打子。”勐勐鎮掛鉤千蚌村的副鎮長李自壽說。
全國人大代表、縣政協委員姜建萍建議,要統籌好“吃、住、行、游、購、娛、網、廁”八要素來創建A級景區。可以召集會唱民族歌、會跳民族舞的群眾組建文藝小分隊,隨時與游客互動,提升旅游質量。
“我是團結組群眾代表杜世成。我非常贊成打造千蚌片區南勐河畔田園綜合體,全村各個寨子還應該多栽上些樹、種上些花草,配上垃圾桶,裝上太陽能路燈,完善配套設施建設。”
“我也發個言,現在鎮上已在千蚌村團結組建設游客服務中心、觀光棧道、農特產品展示區等設施,建議成立千蚌村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來負責管理。”勐勐鎮協商議事會成員李澤摩建議。
團結組組長劉蘭青說道:“把游客服務中心點蓋在我們組,我們全力支持。我家的田里現在種著水稻,如果需要改植改種,我都全力配合。”
“我是忙黑組婦女小組長李美紅。我們組的好多婦女想在游客服務中心旁邊銷售小吃,用本村的農特產品做成自己的特色食品,希望農特產品展示區能留出一定的攤位給我們。”
……
當天,會場外陰雨綿綿,會場內激情似火。參加協商會議的各利益相關方負責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態,為勐勐鎮千蚌村發展創意農業、建設田園綜合體出主意、想辦法。
意見照單全收,建議逐項落實
群眾的參與熱情打動了參會的職能部門負責人。縣發改局局長董云海表示,對田園綜合體建設,縣里很重視,成立了領導小組,辦公室就設在發改局。局里一定全力抓好工作,不辜負大家的希望。
臨滄市政協委員、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唐茂興表態,項目涉及交通方面的主要是兩條總里程約6公里的入村路,交通運輸局將及時組織施工企業進場,加快施工進度,確保工程盡早竣工使用。
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后表示,將積極爭取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一體化推進實施。他建議建設智慧大棚,實現“種植—采摘—觀光”一體化。
“我們公司今后會采取‘基地+企業+主播’的方式,加大農村網絡主播人才的培養,助推雙江鄉村振興示范縣建設。”雙江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負責人祁勇給出了自己的主張。
最終,通過充分的協商討論,與會各方一致通過了會議形成的3個意見共識:一是制定一個千蚌片區田園綜合體建設規劃;二是完善一批基礎配套設施;三是組建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
到會觀摩指導的雙江縣縣委副書記王順云表示,將達成的共識和所有意見建議照單全收,按程序逐項落細落實,讓協商成果盡快轉化為基層治理成效和鄉村發展動能。
編輯:程梓恒
關鍵詞:千蚌村 鄉村建設 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