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綠·聲音 綠·生活 綠·人物 綠·能源 綠·產業

首頁>生態>資訊

湖南省益陽市大通湖管理區——

上下齊心 水岸共治(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牢記初心使命 爭取更大光榮)

2021年08月04日 10:19  |  作者:申智林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前幾日,湖南省益陽市大通湖區濕地管理局局長吳錚杰頂著大太陽,帶隊到大通湖察看這些天剛種下去的水草長勢。

地處洞庭湖區腹地的大通湖,前些年因圍網養殖、過度投肥等,水質惡化為劣Ⅴ類。2018年起,在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于丹及其團隊指導下,大通湖區用種草固磷的辦法,逐步改善水質,恢復湖泊立體生態環境。

作為封閉內湖,大通湖集水面積廣,自凈能力差。今年上半年,除總磷指標多數月份還是Ⅴ類外,大通湖水質已基本穩定在Ⅳ類水及以上。但生態重構非朝夕之功。入汛以來,水位升高,原種水草成活率下降,而來自農田和生活面源的集水量又顯著增加,減磷壓力格外大。

最近兩個月,大通湖生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技術負責人尹順清,指導10多名種草工,幾乎天天在湖面上忙活。

工人們抓著70至100厘米高的水草苗,一棵棵往水底插。“之前用拋投方式,靠綁著的配重幫助水草沉底扎根,現在盡量改用插苗方式,雖然累一些,但能提高成活率。”尹順清說。

“自從大通湖退出漁業精養后,湖水自身總磷的增加來源已經得到控制。但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徹底治好湖,還要岸上老百姓配合。”吳錚杰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指出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大通湖的生態文明建設要通力協作,我們全鎮對控制集水區域居民生活和農業面源污染,形成了共識,上下一條心。”大通湖區河壩鎮黨委書記曾勇接過話頭。

在當地黨委和政府動員下,大通湖沿岸1000米以內的水域,全部退出了漁業精養。51歲的河壩鎮沙堡洲村村民史浩,養了一輩子魚,如今成了一名種草工。

“以前養魚,一年到頭得投肥,錢沒掙著幾個,弄得大湖內外臭得不得了。”湖岸的另一邊,史浩正在忙碌。坐在浮板上,踩在沒膝的水中,史浩將一兜兜常綠大苦草、穗花狐尾藻、輪葉黑藻拔出來。他和大通湖生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簽了合同,這些培育的水草苗,都供給對方用于構建立體水生態系統。“水草四五十天收一茬兒,一茬兒抵得上過去養魚一年的收入。”

在河壩鎮,如今80%以上的留守勞動力都投入種草治湖。大家下決心久久為功,把大通湖徹底治好,讓清水養殖的青蝦、螃蟹走出大通湖,進一步提升發展效益。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04日 05 版)

編輯:秦云

關鍵詞:大通湖 湖南省益陽市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熟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无线在线观看国产 | 午夜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 日本一本2019道国产香蕉 |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