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多黨合作>九三學社
實驗水稻60天收獲,錢前團隊研究再獲重要突破
8月21日,新華社發表《植物工廠60天收獲:我國實現水稻生育周期減半重要突破》一文稱,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植物工廠創新團隊與中國水稻研究所錢前團隊合作,在植物工廠環境下成功實現水稻種植60天左右收獲的重要突破,將傳統大田環境下120天以上的水稻生長周期縮短了一半。
文章稱,這次試驗的水稻是由錢前團隊提供的矮稈品種,其株型較矮,空間利用率高,適合在植物工廠環境下進行多層立體栽培。這一實驗成果為加速作物育種提供了新的技術途徑。
錢前
錢前現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浙江省委會副主委,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水稻研究所副所長、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錢前長期從事作物種質遺傳資源學研究,在水稻遺傳種質資源發掘創新、重要農藝性狀解析與分子育種等領域,取得一系列在生產上具有重要育種價值的研究成果,被媒體盛贊為水稻“密碼”破解者。
據了解,這次水稻種植試驗是在有四層栽培架的全人工光植物工廠進行的。植物工廠內部的環境要素,如光照、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都受到精準調控,為各生育階段提供最佳生長環境。
在供試的6個矮稈品種中,2個品種表現出較高的產量潛力,定植后45天抽穗,63天收獲,單株分蘗數達89個,單層栽培架的綜合產量為每平方米0.98公斤,相當于畝產650多公斤。
錢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高效的育種產業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使用傳統育種方法,通常一年只能產生1至2代,即使在溫室環境下或在熱帶地區,一年也只能產生2至3代。
“對于大多數作物來說,要想培育出新的優良種質,需要經過若干代繁殖,通常需要幾年甚至數十年時間。依靠植物工廠技術,打破了這個時空瓶頸。”錢前說。
植物工廠育種加速系統可不受土地、空間和氣候條件的約束,建在實驗樓或育種單位附近,一年四季均可進行加代育種。未來有望實現每年6茬以上的“快速育種”。這一技術的突破為水稻與其他作物的加代育種和高效栽培提供了新思路。
在錢前看來,在植物工廠環境下實現水稻60天快速收獲,是水稻種植史上的顛覆性重大突破,不僅徹底改變了傳統的育種與栽培方法,而且也為未來工廠化栽培奠定了基礎。植物工廠水稻種植將來能夠實現全程機械化。
“目前這項研究剛起步,我們期待未來水稻可以實現精準營養供給和光溫調控,可以實現無菌空間和立體栽培、全程機械化,農民可以到工廠進行操作。”錢前說。
下一步,研究團隊將針對植物工廠環境可控以及多層立體栽培的特征,選育出適宜于植物工廠種植的水稻先鋒品種,大幅提高產量水平,為糧食安全提供科技保障。
今年1月13日,新華社也曾發布消息稱,錢前團隊與浙江師范大學馬伯軍團隊成功克隆出我國水稻“三大病害”之一白葉枯病的“克星”——持久抗病基因Xa7。
(來源:團結報團結網 內容綜合自新華社、中國科學報公開報道)
編輯:劉紅色
關鍵詞:水稻 錢前 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