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三農人物
朱家寶:一位“95后”的數字鄉村夢
朱家寶正在直播賣桃。 資料圖
他是“逆行者”,跳出“農門”又學成返鄉;他是“95后”,用年輕和新知改變農村面貌;他舉起新時代的接力棒,扎根基層,奮戰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
作為一個“95后”,朱家寶投入三農,偶然之中帶有一定的必然性。
上大學之前他一直在山東省微山縣生活,因家庭原因被確立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朱家寶一度想放棄學業外出打工減輕家庭負擔,但是一向慈愛的母親嚴辭拒絕,不管再難,堅持讓他讀書。讀書期間,朱家寶一直受到來自各方的幫助:享受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高中每年領到助學金、考上大學后不僅得到了濟寧市委的圓夢助學金,還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和助學金。
生于農村長于農村,他對農村熟悉又熱愛,大學期間,朱家寶創辦了山東管理學院魯志調研團,組織開展“螢火蟲”農村電商扶貧活動、“三下鄉”農村調研活動、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農村調研活動。這些成長和經歷,讓他明確了人生方向,回到農村,用自己的力量反哺農村。2018年7月,他通過考試,擔任山東省金鄉縣興隆鎮興隆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成為一名選調生。
帶著校園的青澀和面試時的認真,面龐稍顯稚嫩的朱家寶身著西服來到村里就職,剛一來到,就充滿了挫敗感。村干部和老百姓覺得這個20歲出頭的小伙子就是來基層待兩天就走,壓根不會扎根干下去,對他并不在意,對工作也沒那么配合。朱家寶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干,用成績說話。
第一個翻身仗是在入職將近3個月的時候,2018年10月,村里幾戶農民種的冬桃第一次開花結果,好不容易種的桃沒有找到銷路,1萬多斤桃爛在地里賣不出去。
朱家寶在大學里學的是市場營銷專業,加上年輕人對網絡的敏感,他注冊微博賬號幫助村民賣桃,沒想到三天內,上萬斤冬桃銷售一空。
他接著在村里成立冬桃產業合作社,搭建電商平臺,還吸納了幾名貧困戶參與到冬桃包裝的工作中來,不僅增加了村集體收入,也讓桃農畝增效益2000多元??吹街旒覍毥o村里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大伙紛紛對朱家寶豎起大拇指,稱他為“賣桃書記”。
2019年冬桃成熟季,朱家寶對接多個平臺發起電商助農活動,開辟“興隆大桃”網上購買直通車,聯系電商企業收購,通過實地取景、發短視頻、抖音直播等方式,將全鎮滯銷的10萬多斤冬桃全部售空,網絡銷售額達到40余萬元,提升桃農收益。
2020年7月,朱家寶憑借選調生期間優秀的工作成績轉正,進入興隆鎮網絡經濟發展辦公室工作。
興隆鎮不僅有冬桃種植,還盛產大蒜。為了增加興隆大蒜的知名度,朱家寶協助鎮宣傳辦推進“蒜都興隆”公眾號建設,使其成為興隆鎮對外的一張名片。
在從事電商的經歷中,朱家寶感到哪怕是品質相同的產品,品牌知名度高將為產品帶來較高溢價,于是他協助培育鎮里的西陳黑木耳、陳高莊火龍果、任小樓掃帚、孔店黑小麥等特色農業品牌,并聯系母校等高校師生,聯合打造微店店鋪“買賣興隆”,售賣興隆鎮特色農產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朱家寶一直思考如何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讓更多農戶加入農村電商。在鎮政府的支持下,立足興隆鎮“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的發展定位,朱家寶運營興隆鎮電商助農綜合平臺,提供電商培訓、直播帶貨、物流配送及創業孵化等全鏈條一體化服務。在鎮里的一致努力下,2021年4月,興隆鎮成功入選山東省數字鄉村試點,將為全面推進數字鄉村發展作出探索。
四年的基層工作,讓朱家寶褪去了校園的青澀,成長為一個和鄉親們打成一片,帶領群眾走向致富道路的村干部,在農村大地上書寫一個年輕人的膽識和擔當。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朱家 家寶 農村 ,朱 興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