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公益資訊
“把老鐵的愛心接力棒傳下去……”
呂鐵勤(左二)生前看望失孤老人。
8月末的江蘇丹陽,“秋老虎”肆虐,炎熱依舊。
在齊梁義工社辦公室外,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一手擦著額頭的汗珠,一手拿著面錦旗朝里張望:“同志,我是來給老鐵送錦旗的。”聞聽此言,屋里的志愿者們有些錯愕,趕忙站起身來把老人迎進屋。
老人口中的“老鐵”叫呂鐵勤,是丹陽市齊梁義工社創始人。由于長期積勞成疾突發腦溢血,已于今年2月去世。雖然創始人已經離世半年多,但齊梁義工社的工作依舊井然有序。
“我猜就是他出事了,他都那么久沒來看我了……我得為老鐵做點什么啊。”說著,老人淚珠滑落,打在手背。馬上中秋節了,每年這個時候,呂鐵勤總會樂呵呵地帶著慰問品前去看看老人,“但今年中秋,再也等不到老鐵到家里來坐坐了……”老人哽咽地說。
關愛失獨老人,是呂鐵勤生前投入精力最多的公益項目。聽聞他去世的消息后,很多老人紛紛前來吊唁,甚至號啕大哭,呂鐵勤于他們而言,是半個兒子。“他走了,齊梁義工社該不會散了吧?那將來誰還能來看我們,陪我們聊天呢?”這是很多老人最大的擔憂。
“放心吧,我們會把老鐵的愛心接力棒傳下去……并且要做得更好。”一直和呂鐵勤在公益路上同行的妻子郝麗哽咽著向老人們承諾。
同樣想把這份愛心接力下去的還有義工社的每個社員。“服務老人,一定要有愛心、真心、恒心、耐心,這是我踏上公益道路后老鐵一直對我說的話。”大半年來,齊梁義工社的義工何正娥常常懷念老鐵:“是他教會我什么是公益,如何做好公益。”
“我曾經幫扶過一個孤兒,半年多的時間,孩子沒跟我說過一句話,我和老鐵說想放棄了,他堅決不同意,一直跟我一起去陪伴孩子。”不知過了多久,孩子終于開口說話了,后來竟慢慢開朗起來。何正娥至今記得呂鐵勤說的一句話:“還好沒放棄吧,咱給這孩子引到一條對的路上了。”
因為父母早逝,何正娥比較親近老人。因此,當齊梁義工社接手“關愛失獨老人”項目時,她主動要求加入。老鐵讓何正娥擔任齊梁義工社城區組組長。“怕自己做不好,不敢答應,但老鐵一直鼓勵我。”之后,每次開展活動,何正娥都會跟老鐵商量活動細節,每次做完活動也會跟老鐵談自己的感受以及發現的問題,而老鐵也都會耐心地聽她講述,并且提出解決辦法。
“老鐵說的一句話我一直記在心里——‘老人最大的需求,其實是陪伴’。”何正娥說:“老鐵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齊梁義工每年都能走進所有失獨老人家中至少一次。”目前,“關愛失獨老人”項目服務對象是丹陽市60周歲以上的失獨家庭,共有596戶、952名,“我們會盡全力去完成老鐵的心愿。”
“老鐵和志愿者們這些年給了我很多的幫助,經常上門來看我,陪我聊天,讓我慢慢又有了生活下去的信心。”談起老鐵,丁萍老人很是傷心,“希望齊梁義工社能發展得更好,繼續陪著我們這些老人走下去。”
“堅決完成任務!”丹陽市慈善總會副秘書長吳加瑞印象最深的就是老鐵常說的這句話。“只要是有關慈善公益的事,他從沒拒絕過,即使有再大的困難,他都一定會盡心盡力地做好,就這樣一做就是17年。”吳加瑞說。
呂鐵勤本是一家旅行社的負責人,但他生命的最后三年,幾乎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慈善公益事業中。吳加瑞總是勸老鐵不要太拼命,要注意身體,“本來答應得好好的,轉頭就忘了,繼續策劃著更多的活動為老人服務。”
因為呂鐵勤“拼命三郎”的性格,妻子郝麗也沒少和他爭吵,“我不反對他做公益,這是好事,但他總是太操勞,不顧自己的身體。”郝麗哽咽著說:“現在他走了,我扛過了他曾經的大旗,每次看到需要幫助的老人孤獨無助的眼神,我就多理解了他一分。”
“老鐵走后,丹陽許多公益組織都自發悼念,很多人從很遠的地方趕回來看他最后一眼。”吳加瑞告訴記者,今年4月,呂鐵勤被追授為“江蘇好人”。
“通過一件件普普通通的小事,老鐵幫助了許多需要幫助的老人。希望義工社把這樣的精神繼續發揚光大,為丹陽市慈善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吳加瑞說。
編輯:張紅晨
關鍵詞:老鐵 老人 義工 呂鐵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