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綠·產業
嶺南山崗油茶香
宜章,湘之最南,緊鄰廣東韶關,這里自然生長著一種我國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茶樹。
兒時的我,最喜歡油茶樹。樹上有茶耳,摘下便可以吃,汁多脆嫩、微澀略甜,食后舌根回甘,很是解渴。
每年臨近霜降,看著油茶花滿山盛開、油茶果粒粒飽滿,總能瞥到父親古銅色的臉上禁不住的喜悅。
父親從2007年就承包了一片土地,種上了油茶樹。慘淡經營十幾年,現在總算有些收入。已過61歲生日的父親頭發黑且濃密。每當別人問起秘訣,他總笑瞇瞇地分享:一半是我奶奶遺傳的,一半是常年用茶枯粉(油茶籽榨油后的餅粉碎)洗頭的緣故。茶枯粉去屑護發,這是很多南方山村里代代相傳的生活常識。聊到興起,他還會補充說,茶枯粉可以洗碗、洗澡、冬天泡腳、夏天清洗魚塘……在他看來,比起各種洗發水、洗潔精等,這是最好的清洗介質了。
父親個不高,平時寡言,但聊到油茶樹相關的知識,總能娓娓道來。這份感情似乎源于爺爺。20世紀70年代中期,爺爺就帶著父親在林場干活。那時,山上長著很多野生的油茶樹,待到果熟,村里老老少少都會去采油茶果。
當時的壓榨工藝還是很傳統——先用立起的石碾子將曬干的茶籽粉碎,從甑里蒸熟,再把茶粉攤開冷卻,接著用稻子稈定量包裹好。講究一點的,會讓少婦、少女洗凈雙腳,踩壓成圓形餅狀,有點類似踩酒曲。茶籽餅踩成型后,每一餅之間撒上秕谷,放入被掏空的整木頭里。一側屋頂引一條結實的麻繩懸掛一節實心硬柞木,利用擺動木頭的慣性,不斷撞擊加壓在茶餅上的方木塞,壓榨出茶油。
相比現在的液壓機壓榨,這個過程絕對是個體力活,且效率與出油率都低;但在當時,卻是用自己的勤勞智慧獲取木本食用植物油的最佳方案。
都說茶油好,也是在長年累月的生產生活中,一代代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到了現在,通過科學技術也證明了這個號稱“東方橄欖油”的不一般——山茶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高達90%以上,油酸達到80%-87%,亞油酸(Ω-3)達到7%-13%,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ABCDE、角鯊烯、兒茶素、山茶甙、鞣質等。
父親還從爺爺那學來了做美食——山茶油炸稻花魚,燜上絲瓜豆腐,出鍋前再滴上兩滴茶油,整個廚房頓時清香四溢;還有用茶油做的油燜豬蹄、媽媽南瓜餅等,也是逢年過節的上等佳品。
對我來說,茶油更是一種傳承。
當年我考上廈門大學后,父親讓我一定爭取在學校入黨。彼時,爺爺已經去世,但這個愿望卻是爺爺交代下來的。爺爺曾多次對我們說:“看來看去,還是共產黨好?!敝两裎疫€清楚地記得,年年他都會把自己好不容易采到的茶油,全部省下來給我們吃的景象。
在時代的浪潮里,我們如同傳遞接力棒。父親輩從爺爺輩那里繼承了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開始種植油茶樹;我作為大學生返鄉投資創業,希望把論文寫在廣袤的農村土地上……
如今,每到十月,置身于漫山遍野的油茶花海,感慨的是爺爺輩們殷殷希望的實現;那一棵棵油茶樹,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具體理想的顯現——我們從過去吃不起、用不起,只能采一點野山茶果,到現在山茶油進入尋常百姓家;從逢年過節都很難有山茶油,到如今可以從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北、河南等地運往全國各地,甚至走出國門……特別是通過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為今后農業發展奠定了強大的生態基礎和建設保障。
不遠處,父親開著拖拉機正從山上運下來一車車的油茶果。湛藍的天空,陽光從山頂一直灑到山谷……正透過山茶果樹,灑在人們一年比一年幸福的心中。
編輯:秦云
關鍵詞:油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