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鄉村振興 美麗鄉村 農業科技 精準扶貧 三農人物 品牌興農

首頁>農業>美麗鄉村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拓展鄉村治理模式——

齊心共治美麗鄉村

2021年09月16日 15:03  |  作者:李傳君  |  來源:農民日報
分享到: 

齊心共治美麗鄉村

2021年5月,金鳳鎮滑石灘村童伴媽媽在童伴之家開展“繪出未來”主題活動,陪伴當地留守兒童度過周末。 資料圖

一個基礎條件差、人心渙散的村怎樣才能將人心凝聚起來?年輕人外出務工后,如何讓鄉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得到妥善安置?當農村經濟社會發生變革時,如何化解不斷涌現的新矛盾?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鄉村振興,通過“多手”齊抓的方式,充分發揮鄉賢的力量,利用政法、組織、團委、婦聯等部門資源優勢,建設基層綜治中心、村級調解委員會、童伴之家服務群眾,并創新探索毗鄰地區干部互派兼任的辦法,解決毗鄰村(居)人員居住、經濟活動相互交叉滲透導致的“兩不管”問題,讓廣大鄉村呈現美麗、富饒、文明、和諧的局面。

  

鄉賢聚力,一支引領鄉村善治的新力量


“說起我們區的鄉村治理,我首推鄉賢的作用。”嘉陵區委黨建辦副主任李龍強說,“農村是個熟人社會;鄉賢往往能起到一呼百應的效果。”嘉陵區不少鄉鎮和村社,正組建鄉賢理事會助力鄉村治理。

世陽鎮楊家寺村有200多戶蘇姓人家。據族譜記載,他們是明末清初從四川眉山蘇軾故里遷到此地定居的,現健在的為蘇軾第二十九代至第三十三代子孫。2013年,在外創業成功的蘇明回到老家,先后投資3000多萬元,將楊家寺村打造成遠近聞名的“東坡長壽谷”。

蘇明在村里的影響力來源于這幾件事:為慶祝2013年首屆年豬節,辦了100多桌的宴席招待全村人;投資400多萬元修繕蘇家大院,立蘇氏宗祠,弘揚東坡文化;設“蘇氏家族愛心基金”,資助貧困學子完成學業;發展產業,每年為當地村民帶來100余萬元勞務收入;投資500萬元打造的民俗館,恢復傳承五匠(彈、木、鐵、石、篾)手藝,留住鄉愁。

而今的楊家寺村,自然生態環境美,人民安居樂業,經濟發展良好。健在的90歲以上老人四五個,80歲以上老人十余個,被稱作“東坡長壽谷”。“不少農村苦于基礎條件差,只要基礎設施跟上了,產業發展起來了,人們生活富裕了,人心也就自然變善了。”

七寶寺鎮百富井村,20年前是全鎮最窮的村。村支書李郎回憶自己剛上任時,感慨不已:“村里眾多李姓人家其實在湖廣填川時都是親戚,但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爭得面紅耳赤,哪像現在這樣熟悉親切。”這離不開鄉賢李長樹四兄弟的貢獻。李長樹兄弟創辦的深圳某房地產公司,本村籍員工占了60%,本村籍中層干部10余人;2008年起,李長樹共捐資300余萬元為村上修路;共捐資500余萬元為20戶村民建住房。應村民要求,李長樹捐資成立了“南池書院文化發展促進基金”,他還資助建設村文化廣場,組織文化活動。

  

多方努力,共同開啟村民心鎖


為創設基層治理示范點,嘉陵區委政法委去年10月在李渡鎮閣老村成立了一個綜治中心,下設閣老村調解委員會,由一個片警、一個村干部、一個黨員代表和一個群眾代表組成。村婦聯主任蔣春燕以黨員代表的身份參加綜治中心工作。

該村五組陳某女兒與女婿離婚,外孫女跟隨女婿生活。一天,因懷疑外孫女在家遭繼母虐待,陳某和其女到前女婿家大鬧。“她今天打了我一耳光!”外孫女見母親、外公來,氣鼓鼓地申訴繼母的不公。蔣春燕跟陳某女婿是鄰居,陳某現任妻子也有一個女兒,蔣春燕曾看到兩個女孩有同樣的衣服,繼母用同樣的保溫桶給兩個女孩送飯,不像是虐待孩子的情況呀!深入了解方知,陳某外孫女常對繼母出言不遜,那天繼母打她一耳光是事實。調解委員會分別對雙方做思想工作,最終一家人握手言和。

蔣春燕不僅是調解委員會中的黨員代表,同時還擔當了該村“童伴之家”的童伴媽媽,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她就和本村里及附近村落30個孩子一起玩耍學習,唱歌、跳舞、做游戲。

為探索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有效解決模式,中國扶貧基金會、共青團四川省委和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合作共同實施“童伴計劃”項目。2018年12月,共青團嘉陵區委在全區4個鄉鎮率先試點“童伴計劃”,2020年新增項目點17個,2021年又新增4個項目點。

閣老村的“童伴之家”成立于今年5月。記者采訪的當日正有一位成都文理學院的大學生蔣心悅在這里做童伴志愿者。她是本村人,利用暑假在這里教孩子們唱紅歌、做游戲和做手工。“今天,我教他們唱《我和我的祖國》手語歌,17個孩子差不多都學會了。”

童伴媽媽的職責是以走訪為方式,以陪伴為核心,以活動為抓點,實時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學習。為了說服村民把孩子放心送到童伴之家,蔣春燕一家一戶地走訪動員。“有個手指殘疾的孩子很自卑,我上門動員了好多次,總算成功了。”

蔣春燕說,現在這個孩子走出了內心的自卑和自閉,前不久,區婦聯來村上開展“巾幗助苗——紅旗在我心”暑假夏令營活動,孩子還大聲朗誦了《可愛的中國》。

  

探索“雙委員制”,解決邊界地區治理死角問題


嘉陵區里壩鎮展望社區和蓬溪縣新會鎮長興社區挨邊鄰界。兩社區分屬兩個市轄縣(區),長期以來,兩社區人員居住和經濟活動相互交叉滲透。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長興社區在318國道兩市分界牌坊處設立關卡,人員車輛一律不準通過。“我們社區的居民要回家,牌坊是必經之路,長興在牌坊處設卡,導致居民走不了大路,只能從田里、坡上繞。”展望社區黨支部副書記何明友說。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嘉陵區嚴格限制茶館、飯店人員聚集,展望社區派干部深入下去宣傳動員,遭到一些人抵制,“長興社區都沒制止,為啥展望社區搞這么嚴?”“兩社區緊鄰,但很多重要工作步調不一致,導致很大麻煩。”何明友說。

于是,邊界地區治理死角問題亟待解決。經兩邊黨委、政府協商,最后找到突破辦法:凡遇重大涉及公共安全的事件,兩社區都同時采取措施和行動;平時,兩社區各派一支部副書記(或村委會副主任)到對方交叉兼任支部委員。何明友說:“我就兼任了長興社區的支部委員,過去對生活在這邊的長興社區居民我們難管,現在我可以以長興社區支部委員的身份,名正言順地進行管理了。”

去年,展望社區一居民蘇某在長興社區開了家百貨店,與相鄰開茶館的長興社區居民嚴某發生矛盾。雙方交叉任職的支部委員一起到場調解,最終化干戈為玉帛。“要是過去,任何一方單方面去處理,都無法解決。”何明友說。

如今,這種機制的優越性發揮到民生領域:長興社區建有一污水處理廠,展望社區經論證,只建污水管,再接通長興社區的污水處理廠。這樣,既充分發揮了該廠的設計產能,又避免了一些重復建設的浪費。

目前,嘉陵區與重慶市合川區,四川省蓬溪、岳池、武勝、西充等5個毗鄰區縣,共組織33個毗鄰鎮村黨組織探索實施“雙委員制”,簽訂涵蓋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7大類、28項內容的合作協議,圍繞組織聯建、人才聯育、活動聯辦達成合作事項170余個。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社區 鄉村 長興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精品福利AV | 日韩AV不卡永久在线观看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不卡 | 日本婬片在线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l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五月天宝贝 | 亚洲精品自拍AⅤ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