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教育·資訊 教育·聲音 教育·實踐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長·導航

首頁>教育>成長·導航

孩子犯錯后,家長該怎么辦?

2021年09月22日 14:18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主持人朱永新:“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數來”“棍棒底下出孝子”“嚴是愛,松是害,不打不罵難成才”……這是許多主張對孩子嚴加管教的家長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甚至還是許多父母教育孩子的經驗之談。現在很多教育理論都提倡無條件的愛和接納,反對家庭教育中懲罰孩子。家庭教育究竟是要嚴格還是要寬松?懲罰和獎勵在家庭教育中究竟具有什么樣的作用?另外,在家庭教育中,是否可以用體罰呢?

甲方:家庭教育中

不能有懲罰、更不能有體罰

扎西委員:懲罰是不理智、不理解、不細心的表現。用細心、耐心、寬心、愛心來教育,不需要打一鞭一棒,牦牛都可以引到山頂,何況聰明的孩子。我在平時教學中得出這么一個結論:罰不如獎效果好!比如,學生抄寫生字,我開始罰那些沒認真抄寫作業的同學重新抄幾遍,結果總是不理想。后來我就不提罰了,就對寫得好的那些同學說,你們寫得怎么怎么好,老師想獎勵你們再抄一遍!這樣一提,不一樣的效果馬上從學生們的臉上露出來了。寫得好的那些更有興致,沒受獎勵的那些同學開始注意了!堅持這樣,后來全班同學都養成一個認真寫作業的習慣,同學們也不再把學習看成累的事兒?!傲P”是消極的代名詞嗎,我們要用積極的態度來教育好孩子們。

張連起常委:當每個人都被鼓勵去尋找自己最大的亮點,施展自己最大的優勢,一個社會的創造力就會被發揮到極致。而當大多數孩子都在同一個標準面前踩踏式競爭,忙得根本沒有時間探索自己的興趣,他就很難出彩。他可能因為強大的外在壓力而做到及格,甚至良好,但是因為缺乏內在的熱情,他很難做到優秀、做到極致。在成長的過程中,社會、父母、老師為學生樹立各種前進的路標,向前、左拐、右拐,若突然有一天把方向盤交出去了,學生往往不知道怎么辦。所以,好的教育重要的不是“自然懲罰”,而是引領。

王歡委員:很多家長在看到孩子犯錯的時候都會很緊張,擔心孩子養成壞習慣,以后還會犯錯,自然而然地就想用懲罰的方式讓孩子“長長記性”。但是我們發現,有時候懲罰完了,孩子該犯錯還是會犯錯。簡單的懲罰只會帶來不良情緒,而當孩子們被不良情緒影響的時候,講任何道理都是不管用的。因為孩子沒能理解自己犯錯本身,而是感受到了平時最愛的父母對自己的不理解、不認可,甚至批評、貶低、打罵等,他們會和父母對抗,以至于親子關系惡化。

朱永新常委:也有一些國家甚至允許學校運用體罰。如新加坡教育部規定,中小學的校長、副校長和紀律事務長有權對學生實行體罰,其方式是用尺子或藤條來輕打學生的手掌或臀部。但即使是法律“允許”體罰的新加坡,也對體罰做了許多限定,如規定體罰只能作為教育的最后手段用于男生(也就是說不允許體罰女生);抽打體罰時必須有第二位教師在場做證,詳細記錄學生的違法行為,執行體罰的時間和執行人的姓名;要將體罰事因通知家長等。這樣一來,可能真正實施體罰時已經怒氣全消了。

但是,我是堅決反對體罰孩子的。

第一,體罰并不能使學生真正心悅誠服,不能從根本上感化學生的心靈。第二,體罰往往使人自暴自棄,滋長仇恨心理。第三,體罰往往容易使學生模仿暴力。當他成年以后,或者當他們面對比自己更弱小的教育對象時,會毫不猶豫地揮拳相向。

乙方:家庭教育中

需要懲罰,也可以適度使用體罰

張興贏委員:家庭教育中,懲罰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不可缺少的?,F在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長輩們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東西都掏出來給他們?!安淮虿怀刹拧薄肮靼舻紫鲁鲂⒆印薄叭觳淮颍戏拷彝摺保@些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方式,在現如今已經被很多人否定。但是我覺得,孩子犯錯后,家長還是應該適度給予懲罰,否則由于家長們對孩子的寵愛,孩子免不了產生驕縱或任性的壞習慣。所以我認為家長采取適度合理的懲罰來約束孩子的行為,讓他們擺脫不好的習性,能夠促進孩子更好地成長。

當然,懲罰得太狠了會傷害到孩子,效果反而更不好;懲罰得太輕達不到約束的效果,孩子不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一些簡單的“體罰”項目不僅可以讓孩子長記性,還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孩子。比如說,家長們可以采用罰坐的方式,讓孩子們拿著軟墊或者小板凳坐在角落里15—20分鐘,這樣既能讓他們知道錯誤,又不會傷害到他們。家長們還可以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通過讓孩子做家務來懲罰他們,這樣孩子可以幫大人分擔家務,還能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可以說是非常安全又科學的懲罰方式。

任芳委員:教育不是簡單的說教,孩子對行為結果的直觀感知是成長必不可少的,我們教育并不能僅僅是鼓勵、正向激

勵,孩子錯誤行為的不良后果,對孩子來說更有教育意義。適度的懲罰,就像良藥苦口,泡在蜜罐子里的孩子,經不住風雨,既不利于成才,也不利于成人。懲罰的方式有很多,學校和家庭教育中可以用積分的方式獎勵和懲罰,分高了就全家出去游玩,分低了就一起努力補上。懲罰也是讓孩子為自己的言行負責任的教育。尊重每個年齡段的特點,采取適合的獎勵和懲罰,從小讓孩子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下長大,有利于正直人格的形成。

郭媛媛委員:家庭教育中,需要有懲罰教育,但不是棍棒懲罰,需要的是有理、有節,是讓孩子能服的懲罰。我們國家的家庭教育,有時爸媽是缺少用心和策略的,常常也是依據本能去帶孩子、教孩子,沒有做到成人、大人的模樣、榜樣,采用孩子信服的方式。所采用的懲罰方式,也就缺乏智慧和隔著距離的冷靜。

倪閩景委員:一般而言家長有三種類型:寬容型:父母試圖對孩子不加懲罰并接受孩子;專制型:父母試圖根據既定的行為標準來塑造和控制孩子;權威型:父母試圖理性地引導孩子。專制型家長往往會釆用體罰或比較粗暴的方式來懲罰孩子。

體罰是家長最無能的時候,也是最無助的時候。我們反對體罰,但體罰并非都是不對的,否則也不會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說法了。沒有體罰是因為家長還沒有碰到所能忍受的極限之事。體罰是家長寧愿損傷親子關系也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錯了的最后辦法。實際上體罰是一種行為控制,其作用遠好于用冷暴力的心理控制。你罵孩子半天,你罵的東西孩子會深深記住,你在他屁股上打一頓,他倒不容易記恨?,F在的一個現實問題是,家長不是教育家,碰到孩子犯了十分嚴重的錯誤,家長也沒法辯過孩子,家長該怎么辦?所以,適當的體罰在所難免。但體罰的底線是不能傷害孩子,也不是為了自己泄憤。孩子犯了錯,你罰他看書,他就認為看書是懲罰。孩子犯了錯,你罰他做家務,他就認為做家務是懲罰。都是有問題的。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情況需要不一樣的辦法。棍棒是家長最無能、最無助時候的選擇,還是請家長保留這個最后的辦法吧。

雷鳴強委員:不提倡體罰,盡量少用體罰,禁止嚴重體罰,但也不拒絕輕微體罰。如打手心、刮鼻子等輕度不傷害身體的身體處罰是可以的。

在生活中,媽媽們免不了因為孩子偶爾調皮搗蛋而發脾氣,氣急了動手打幾下孩子也是常有的事。但是爸爸媽媽們氣歸氣,孩子有些部分絕不能打:

1. 后腦勺。知名神經外科專家表示,人的呼吸中樞在這個部位,打此部位容易造成呼吸中樞震蕩,甚至會引起一些呼吸衰竭的并發癥。

2. 太陽穴。因為太陽穴的眶內壁是比較薄的,這個位置被打后,在震蕩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骨折。骨折對視神經發育是不利的,臨床上就發現過一巴掌打失明的情況。

3. 耳朵。孩子的耳朵被打之后,可能會造成鼓膜穿孔,影響小孩的聽力發育。

4. 屁股。小孩的脊髓和脊柱發育不夠健全,打屁股或者打腰部這種情況是不提倡的,因為這容易造成小孩的脊椎損傷。還容易導致孩子到老年的時候脊髓結構不穩定,出現椎間盤突出之類的疾病。

5. 頭發。家長拽頭發時用力過大,易引起孩子頭皮化膿、感染。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孩子 體罰 懲罰 家長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制服肉丝袜亚洲中文字幕 | 婷婷色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 网站你懂得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你懂的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在线高清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