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教育·資訊
“雙減”釋放校園活力:北京一零一中舞臺劇《初見納蘭》上演
人民政協網北京9月24日電(記者 秦云)23日下午,大型原創校園舞臺劇《初見納蘭》在北京一零一中上演。該劇通過講述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一生經歷,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舞臺劇由一零一中雙榆樹校區師生們參與劇本原創、獨立排練與演出,小演員們多為該校初二年級的學生。
“雙減”政策進一步激發了校園活力,為學校落實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營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態?!冻跻娂{蘭》舞臺劇就是雙榆樹校區在“雙減”政策之后開展的創新之舉,他們結合本校區獨特的校園文化,開展特色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
“以前放學后,我們著急趕往校外的補習班?,F在,放學后的時間我們能自由支配,喜歡戲劇的同學就可以來排練了!”初二學生高知魚同學說。
“我們采用舞臺劇的方式,是希望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更深層次地了解。同時,學生們在演出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習舞臺表演知識技巧,還要去背誦大量納蘭性德的詩詞、其他著名詩人的詩詞,學習音樂的旋律并將詩詞唱出來,這樣的學習既是跨學科的、知識容量非常大,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蔽枧_劇負責人朱向近老師說。
“以前我對納蘭性德的印象是一個風流倜儻公子哥的形象,自從演了這個角色之后,我才知道他其實是一個有著家國情懷、高遠志向的人?!背醵W生盧云鵬同學說,這種認知顛覆主要是因為他主動收集納蘭性德的生平資料,研讀納蘭性德的詩詞文后對角色有了更深的認知。
為了此次舞臺劇演出,朱向近老師帶著同學們線上研讀劇本、寫人物小傳,利用放學后的時間和學生們交流,周末分組排練。此次《初見納蘭》舞臺劇上演前,朱老師還把自己在河北豐寧滿族自治縣支教學校的21名學生請到北京,讓偏遠山區的孩子們來感受文化氣息,增強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讓大山里的孩子們增加文化自信。
據了解,北京一零一中雙榆樹校區,地處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故居桑榆墅舊地,提倡“在地化教育”理念。學校多年來持續推廣以納蘭詩詞為載體的“蘭文化”,每年開展“納蘭詩會”活動。老師們創新形式弘揚傳統文化,結合納蘭能文能武的人物特點,通過詩詞將一個個納蘭故事橋段串聯在一起,將學校開展的舞龍舞獅、中國鼓、武術等傳統文化教育融合進來。多種藝術形式結合,讓學生在提高藝術品味的同時,獲得德智體美勞多方面發展。
該舞臺劇還獲得家長和多方社會人士的支持,實現了“家社校”聯動育人。中國傳媒大學教師黃天樂博士幫助創作了劇本,中央民族大學李紅雨教授幫助審定,律師事務所幫助提供法務咨詢,舞蹈學院派出專業的燈光師進行演唱配合,知識產權機構幫助進行知識產權保護……這些關心教育的愛心人士為學生們搭建了成長共同體。
編輯:秦云
關鍵詞:初見納蘭 北京一零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