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堅守初心使命 促進共同富裕
——民營經濟人士共話新格局
民營經濟活則新發展格局活,民營經濟興則中國經濟興,民營經濟強則中華民族強。
歷史雄辯地證明,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站在新的起點上,民營經濟又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如何在時代的浪潮中繼續乘風破浪?如何在共同富裕的征程上,堅守初心,成為中堅力量?在2021年中國(天津)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上,企業家們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劉漢元:可再生能源將助力全球碳中和目標實現
當前,一場以人類呼喚綠色低碳為核心,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能源革命已在全世界展開。而在持續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中,中國努力推動節能減排,已切實承擔起了作為負責任大國的道義和擔當。
從有關數據來看,2019年我國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8.1%,提前實現了2015年提出的“2020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目標,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單位GDP能耗強度大幅度降低。
在此背景下,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企業委員會主任、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表示,加快低碳發展是落實我國安全戰略的迫切需要,是推動全球一體化、體現大國擔當的必然選擇,更是推進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劉漢元看來,可再生能源將成為碳中和路徑下主力電力或是所有能源的主要來源。加快發展以光伏、風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的轉型升級,推進汽車電動化、能源消費電力化、電力生產清潔化將是治理我國環境問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根本路徑。
以光伏舉例,劉漢元說,當前光伏發電已在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成為最經濟的發電方式,具備了大規模應用,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條件,有望成為未來能源發展的第一主角。與此同時,我國光伏產業快速發展,從一路追趕歐美日韓到齊頭并進,再到領跑,我國光伏產業已實現在規模、效率、成本、市場占有率上的全面趕超。而作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中國制造的光伏產品和相應資本也已走向世界,不但支撐且大大加快了發達國家的能源轉型速度,也為“一帶一路”沿線及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提供了全新的發展路徑,幫助他們跨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幫助他們更快踏入進了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
“可以說,中國制造對推動全球能源變革,實現全球氣候治理和‘碳中和’目標落地的重要意義不可估量。”劉漢元表示,通威作為一家長期深耕新能源領域的企業也將會一如既往地在推動全球能源變革的過程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一定會為子孫后代留住青山綠水、白云藍天。”劉漢元說。
李忠民:以“鏈”謀發展,實現更高質量
“從目前來看,我國的市場主體已開始擁有更多的創新發展能力和創新動力。特別是在政府的主導下,已逐漸建立起基礎研究和技術趕超體系。通過在大市場的誘導機制下,商業創新體系也不斷注入活力。而中國產業鏈的特性決定了我們要進一步擴大增鏈、補鏈、強鏈和優鏈過程,實現經濟快速發展。”在2021年中國(天津)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上,陜西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監事長李忠民將關注聚焦在了企業如何以“鏈”謀發展上。
在李忠民看來,我們已開始從以“地”謀發展向以“鏈”謀發展轉變。而這個以“鏈”謀發展,不是簡單的產業鏈,是一種合作共享的方式,是去共同創造產品、創造服務、創造需求。
李忠民認為,非公經濟要在產業鏈的構造和運營上建功立業,一方面是民營企業要勇于樹立以“鏈”謀發展的思路,要大力推行企業建在產業鏈上,技術創在產業鏈上,金融能夠聚在產業鏈上,人才能夠遇在產業鏈上,人民富在產業鏈上的發展模式;另一方面則要科學制定全國產業鏈發展指南,為非公經濟健康持續發展提供指導,從而建立全國“一盤棋”思想,防止產業鏈的雷同和重復建設。同時,還可通過參與創新鏈來補產業鏈,進一步融通金融鏈,增強價值鏈。
李忠民建議,民營企業要更好地抓住創新浪潮的機會,推進建設產業數字化、綠色低碳和智能化。要充分運用好產業鏈金融服務體系和人才培育體系,用好各種金融資源和人才資源。同時通過提升產業鏈的過程在全社會打造創新生態,通過創新金融的實施發展,更好地促進創新生態環境的構建。此外也要建立容錯機制。
在變中求發展。李忠民最后表示,作為中國的非公經濟,要從以“鏈”謀發展的過程,進而轉化到以“數”謀發展的過程,最終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提高民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楊暉:民營企業應成為人們實現美好生活服務者
近年來,在互聯網的賦能下,兼職、自由職業者、短工、斜桿青年等人群,催生出一種新的經濟模式:零工經濟。
那么,什么是零工經濟?就是以靈活就業的方式,去實現就業與創新,為市場提供價值。據統計,我國目前已經有2億人在選擇靈活就業,這一領域也創造了8400多萬靈活就業機會。
“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勤勞創新致富的奮斗展示出了旺盛需求和蓬勃動力,互聯網的發展也給人們提供了各種各樣新機會。成立5年來,云賬戶一直致力于為零活就業群體提供全方位支持與服務。”作為一家為零工經濟人士服務的線上人力資源服務公司,云賬戶(天津)共享經濟信息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賬戶”)董事長楊暉感受到了新經濟下人們創新創業的熱情。
作為一家天津本土的非公企業,云賬戶主要為外賣小哥、保潔員等提供秒批辦照、身份核驗、業務分包、收入結算、稅款代繳、保險保障等零工經濟服務。而公司所服務的全國8100多家平臺企業、5500多萬個體經營者中,有1269.8萬人來自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已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達218.2萬人,企業共投入1.5億元參與脫貧攻堅。
“人民的需要是最大的使命、最大的市場,提供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讓大多數人過好日子就是最好的生意。”在楊暉看來,民營經濟是老百姓的經濟,民營企業既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受益者、參與者,也是踐行者、推進者,在共同富裕中努力滿足最廣大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企業一如既往的初心使命。
楊暉也表示,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大力幫扶。云賬戶能在成立短短5年間取得快速發展,正是得益于天津政府對非公經濟的關心、支持和幫扶。“市商務局、市工信局等政府部門為企業搭建與上下游溝通的橋梁,民建天津市委會也多次專程到公司調研,幫助解決堵點和難點。”
楊暉說,“去年,云賬戶已實現收入384.55億元、納稅24.68億元,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261位。企業發展好了,就要盡最大力量履行社會責任、回饋社會。今年,公司已投入2030萬元接續參與鄉村振興。”
越來越開放的中國,有著越來越好的環境,也給企業越來越多的信心。在楊暉看來,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企業家的根本任務,立足新發展階段,守住初心,企業家的路子也必將越走越寬。
編輯:秦云
關鍵詞:民營經濟人士 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