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特別策劃
110年了!辛亥革命先輩后裔、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代表這樣感慨……
人民政協網北京10月9日電(記者 呂巍)金秋十月,位于北京西郊的香山滿山疊翠,游人如織。
8日上午,在碧云寺中山紀念堂前,幾十位辛亥革命先輩后裔、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代表肅立靜默,拜謁緬懷孫中山先生。隨后,大家來到香山革命紀念館,參觀“為新中國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題展覽。而前一天,中國共產黨黨史紀念館也留下了他們的身影。
10月8日,在北京參加辛亥革命110周年紀念活動的辛亥革命先輩后裔、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代表,在香山碧云寺的孫中山紀念堂舉行拜謁儀式。本報記者 齊波攝
他們是辛亥革命110周年紀念活動嘉賓參訪團成員,受全國政協辦公廳和中共中央統戰部邀請共聚北京,共同回顧風起云涌的崢嶸歲月,重溫中國共產黨人的愛國初心、壯志情懷和革命精神。
72年前,毛澤東率中共中央進駐香山,讓這座擁有近900年歷史的古老園林在新中國成立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解放戰爭走向全國勝利、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的總指揮部,也是中國共產黨人“進京趕考”的首站。
站在“毛澤東同志在香山”大型雕塑前,參加過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大會和孫中山誕辰150周年紀念活動的海聯會副會長、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主席梁冠軍感慨良多:“這些年,祖國的變化很快、很大,作為華僑華人,我很感慨也很振奮,我覺得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談起祖國的變化,武漢臺協會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三八紅旗手蕭永瑞幾度哽咽:“國家的富強,讓我對未來充滿希望。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開啟了新時代,今天我們舉辦對辛亥革命的紀念活動就是對辛亥革命精神的最好傳承,相信祖國會越來越好。”
孫中山曾侄孫女、孫中山文化基金發起人孫雅麗認為,當下國家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在不少方面實現了先輩當年的理想,同時也面對世界上的諸多挑戰。“回顧歷史,我們應該學習先輩的精神,發展實業和社會建設、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和發展中國的軟實力,同時一起為了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和國家的未來努力,如中山先生所說,‘振興中華,共進大同’。”
在上海君倫律師事務所律師、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謝銀玲看來,辛亥革命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記憶,也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民族資產。辛亥革命樹立了中國近代歷史社會大變革的里程碑,在推進民族復興運動的歷史中,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意義。
“的確,辛亥革命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臺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表示,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必須以史為鑒,開創未來。“應效法辛亥革命精神,把孫中山先生一生所奮斗的推動國家和平統一和反對帝國主義干涉的目標,作為我們的事業,懷抱著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完成祖國完全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不懈地奮斗。”
“大陸高規格隆重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證明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先生革命精神和革命事業的忠實繼承者。牢記歷史才能開創未來,紀念辛亥革命正是要提醒我們,兩岸尚未統一,未來還需由兩岸同胞攜手完成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的歷史任務。”臺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王正說。
斑駁的紀念章獎章、渡江戰役期間使用的木船、被關押在獄中共產黨人繡制的五星紅旗、西苑閱兵時毛澤東乘坐的同型吉普車、各版本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樣徽、國旗圖案原稿、開國大典上升起的第一面國旗及使用過的“九頭鳥”喇叭……一件件歷史文物、一幅幅珍貴照片、一幕幕黑白影像,都把參訪嘉賓們帶回那段驚心動魄、激蕩人心的歲月。
“香山是一個革命圣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福建省澳區政協委員聯誼會會長張宗真說,當年中共中央進入北平就是為了迎接“大考”,“今天,這場‘考試’還遠沒有結束,‘趕考’依然在路上。”
在加拿大溫哥華潮州同鄉會會長馮汝潔看來,中共中央的革命史蘊藏著老一輩革命家、中國共產黨人永遠奮斗的精神,這一點“在今天仍然非常可貴”。“我希望大家都能來這些地方看一看,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堂生動的歷史課,必將激勵我們在新的歷史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奮斗。”馮汝潔說。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