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公益資訊
《北京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出臺,視障者出行有了突破——
持證導盲犬可進入公共場所9月下旬,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第33次會議通過了《北京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并于今年11月1日起實施。其中,引起廣泛關注的是,該條例“無障礙社會服務”部分第三十三條規定:“視力殘疾人持視力殘疾人證、導盲犬工作證可以攜帶導盲犬進入公共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
該條例還明確規定,違反此條規定,拒絕視力殘疾人攜帶導盲犬進入公共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由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相關部門依據職權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對相關單位和個人予以警告或者通報批評。
此前,由于相關條文語焉不詳,視障者屢屢被拒。據媒體報道,北京市民、視障者陳燕和她的導盲犬曾經十余次被拒絕進入地鐵站。
目前正在實施的北京市無障礙環境建設3年行動方案,讓不少公共場所變得更加“無礙”,殘障人士、老年人等群體出行、辦事更為便捷,導盲犬進入公共場所也是“應有之義”。中國殘聯副主席、副理事長程凱說:“大家只要閉上眼就能感受到盲人朋友的出行障礙。怎樣實現出行無障礙?不單單要有盲道,更要有能讓盲人朋友們辨明方向、識別危險的手段,導盲犬就是其中一個選擇。除了引導方向,導盲犬還有陪伴作用。”
為了讓導盲犬順利進入公共場所,社會力量也在行動。記者獲悉,去年9月,滴滴出行就上線了“無障礙出行服務”,首期面向導盲犬用戶開展服務,幫助攜帶認證導盲犬的乘客可以找到車、不被拒載、順利完成出行。為確保全國范圍內所有攜帶導盲犬的用戶都可以順利乘車,滴滴出行與導盲犬基地合作,針對相關用戶進行優先派單,并通過語音播報和短信等形式,提醒司機為攜帶導盲犬乘客、視障乘客提供必要的幫助。
今年4月,為保障特殊人群出行無障礙,中國盲人協會與滴滴出行簽訂戰略框架協議,進一步推動視障人群的無障礙出行服務。彼時已有超過180萬滴滴司機師傅完成了“無障礙服務”認證。
據了解,視障群體對導盲犬的需求較大,目前,大連、南京等地建設了導盲犬培訓基地,但導盲犬的訓練成本較高。業內人士介紹,培養一只導盲犬的成本在10萬元至20萬元之間,因而讓所有盲人都有導盲犬也是不現實的。
“我們要積極推進北斗導航系統等高科技手段不斷地開發電子導盲裝置和設備,讓視力殘疾朋友通過越來越便利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安全出行,大大降低相關成本?!背虅P說,“隨著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臨近,北京市進一步完善無障礙設施,我們身邊可能會有更多視障朋友走出家門、融入社區、走進社群,也會有越來越多的視障朋友攜帶導盲犬,希望有越來越好的環境去包容他們?!?/p>
編輯:張紅晨
關鍵詞:導盲 盲犬 進入 公共場所 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