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失聯”一個月
天問一號怎么樣了?本報記者 王碩
2021年9月,“天問一號即將失聯一個月”的消息刷遍了朋友圈;日前,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團隊通過地面發令形式,正式將器上狀態設置為“出日凌”,標志著火星環繞器順利完成了一月有余的全自主飛行,圓滿通過了日凌考驗。
收到好消息的同時,也讓很多人不由得好奇:一個多月中,天問一號到底經歷了什么?
火星探測中的“日凌”
火星距離地球很遠,兩者距離一直在5500萬至4億千米之間周期性變化。為了實現火星與地球之間的通信,所有的火星探測器都需要采用強大的通信技術、配置復雜的通信設備。例如火星環繞器就配置了由超高靈敏度深空應答機、2.5m口徑定向天線、復雜微波網絡等設備組成的通信系統。
然而即使如此,在強大的太陽面前,衛星信號猶如燭火一般不值一提。特別當太陽位于火星與地球之間時,火星探測器與地球之間的無線電通信將受到干擾而失去聯系。就類似我們家庭里電視會信號不穩定,會出現“雪花”屏或藍屏。
根據天體運動規律,火星、地球每隔26個月將會分列于太陽兩側,三個天體近似連成一線。2021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便是這樣一個時期。
因此,在火星工作的包含美國、歐洲、印度的全部火星探測器在此期間都將與地面失去聯系,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環繞器和祝融號火星車也不例外。
早有準備 設置“日凌模式”
為了保證在軌飛行安全,火星環繞器團隊于2021年9月中旬對火星環繞器的工作模式進行了調整,通過地面指令將環繞器設置為自主安全穩態管理模式,即“日凌模式”,以應對器地失聯情況。
探測器擁有自主管理能力。期間,探測器可針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采取規避措施,并對器上系統進行定期檢查,發現異常情況將按事先制定好的預案進行自主處置。
在進出日凌期間,地面每天接收火星環繞器狀態遙測,一方面判定環繞器在軌狀態,一方面判定太陽對器地通信的干擾。
2021年10月中旬,器地通信恢復,任務團隊經過仔細分析與確認,火星環繞器狀態良好。因此,任務團隊通過地面發令形式,正式將器上狀態設置為“出日凌”。這標志著火星環繞器順利完成了一月有余的全自主飛行,圓滿通過了日凌考驗。
繼續開展火星全球遙感探測
天問一號探測器于2020年7月23日升空,2021年5月15日著陸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截至目前,環繞器已經飛行了約460天,祝融號火星車駛上火星表面也已經超過160天,取得大量科學數據。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天問一號火星環繞器副總指揮褚英志介紹,安全度過第一個日凌的天問一號為行星探測技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日凌結束后,天問一號環繞器將擇機進入遙感使命軌道,開展火星全球遙感探測,獲取火星形貌與地質結構、表面物質成分與土壤類型分布、大氣電離層、火星空間環境等科學數據,同時兼顧火星車拓展任務階段的中繼通信。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火星 環繞 天問